那些被产能拖垮的人,比你想象中多得多

去年回老家,碰到了小学同学阿明。

他爸是镇上最早开砖窑厂的老板,2010年前后风光无限,家里盖了三层小洋楼,院子里停着帕萨特。

阿明那时候走路都带风,总跟我们炫耀:“等我爸退休了,这窑厂就归我,到时候你们打工的钱,还不够我一天的进账。”

结果,去年我见他时,他正蹲在村口小卖部门口抽廉价烟,眼里的光早就没了。

砖窑厂在环保政策收紧后歇业了,堆满院子的砖坯成了废品,他爸欠了一屁股债。

阿明守着那片荒了的厂房,守了五年,从当初的意气风发变成现在的颓废:

“我除了烧砖啥也不会,现在想出去找工作,人家嫌我年纪大,没技能。”

你看,他继承的哪是什么“财富”?分明是个需要不断输血的无底洞。

可他到现在都想不通,总念叨:“要是当初窑厂能开下去,我肯定比现在强。”

反过来看看我另一个朋友小雅。

她老家在山区,父母是普通农民,别说什么产能了,连像样的家具都没几件。

她高中毕业后去深圳打工,在电子厂流水线上拧螺丝,一个月挣3000块。

但她跟别人不一样,别人下班追剧打游戏,她天天抱着手机学剪辑。

后来她发现厂里的产品说明书太死板,没人看,就自己试着拍短视频介绍产品用法,没想到在厂里的内部平台火了。

老板注意到她,让她专门负责新媒体运营,工资直接翻了三倍。

现在她跳去了一家MCN机构,带团队做电商直播,去年买了套属于自己的小公寓。

小雅常说:“那些东西带不走,也保不齐哪天就没用了。但我脑子里的本事,谁也抢不走,到哪儿都能吃饭。”

这两年我见过太多这样的例子:

有人守着父母留下的服装店,抱怨电商抢生意,却没想过学直播带货;

有人继承了家里的果园,嫌雇人贵、销路差,却不肯研究社区团购;

还有人拿着长辈留下的存款,怕风险不敢动,眼睁睁看着钱在通胀里缩水。

他们总觉得“要是我有XX就好了”,却忘了问自己:“我自己有什么?我能创造什么?”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