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145期“规”专题活动。
小时候表哥是挨打最多的孩子,原因就是没规矩,吃饭他但凡翻腾菜手会挨打,筷子插到米饭里也会挨打,当然更别说吃饭吧唧嘴。父母如若夸哪家小孩,也一定是那孩子说话做事有规矩。我不懂,总是问母亲,什么是规矩,好麻烦啊。母亲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规矩啊,这世界就乱套了。
后来长大成人,在生活中摸爬滚打,渐渐明白,家规是一家人的素养,国法是全国人的行为边界。礼仪之邦,规矩藏在每一个人的言行举止里,是屋檐下的晨昏定省,是饭桌旁的无声谦让,是行路时的进退有度,更是生死仪典中的慎终追远。李炳南先生在《常理举要》中道:“礼者,所以安人心、定尊卑、和万物。”这些规矩看似琐碎,却如经纬交织,编织出社会的温情与秩序。
规矩是什么?《说文解字》直言“有法度也”。无论是规律、规范、规则还是规定,都与法度、准则有着一定关系。
我们都知道,家人朋友聚餐,站起来隔着桌子夹菜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所以如果桌子过大,酒店一定会设计成可转动的餐桌,因为一饮一啄即是规矩,亦是智慧。不要隔着桌子抓菜意味着不要逾越规矩和界限为自己谋取利益。
万物莫不有规矩。想要成方圆,必须得立规矩。有规矩,才有秩序,有了秩序,才有了和谐与安稳。
懂得规矩,守住规矩,才能守住人生。
立规矩,是一种自律。规矩不是强加给某一人的要求,而是所有人都必须遵守的原则。
否则,那不叫规矩,而是命令。
不破不立。每一个熊孩子都是在不断违规又不断被约束中成长的,你成年后表现出的所有教养都是父母、师长深深烙印在你心底的行为所给予的反哺。养孩子如放风筝,既要它飞得高,又要它不断线。规矩,就是那条线。
懂规矩,是一种成熟。越是规矩制定者越需要懂得遵守规矩。
解放战争取得终级胜利,与土锅灶台军官的英明领导有关,更离不开一支纪律严明的队伍。“不拿百姓一针一线。”这是铁的纪律,透着温情与责任,正是这样一支队伍,才能得民心,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也许你会说多的是游离在法律,规矩之外的人,他们吃香喝辣,过得好不自在。但是实际上,这个世界其实很公平的,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你所有的侥幸最终都会以另一种方式惩罚你。
守规矩,是一种智慧。欲成方面圆而随其规矩,则万事之功形矣。
规字,从夫从见,好像一个成年人睁大着眼睛看。看什么?看天圆地方,看万物规律,看世事是否合乎法度,然后,用于己身。
守住规矩,则心安。《礼记·大学》曰: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守住规矩,就获得了成功的钥匙。
作家莱蒙特说:“世界上的一切,都必须按照一定的规矩秩序各就各位。”
遵守规矩,就是最简洁最高效的做事技巧。
按照规矩办事,不随意加戏,随意越轨,行业才能正常运转,社会才能正常运行。
一个人才能真正行稳致远,立足于世。
智慧藏在规矩里,规矩渗透在行为里。君子论迹不论心。守规矩,并非刻板固执,而是一种清晰明了的做事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