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把自己的感受当作全世界的感受,把自己的观察当作全世界的观察,把自己的看法当作全世界的看法……这其实是掉进了“以偏概全”、“现成偏误”的坑了。
最常见的例子是,当我们给别人的第一印象不好时,如果不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可能你给对方的留下的不好印象将是“永久”。
而所谓现成偏误,是指我们依据自己脑子里现成例子来想象世界。
通常,当我们掉入“以偏概全”这个坑时,会扰乱我们的判断,无法做出最优的选择。
最近的一个例子是,2016 年美国总统竞选,希拉里落败。有一个说法是,希拉里败在她实际上并不了解身处中低层的美国白人选民的想法,也从来没有真正“放下身段”去美国中部去体察民情……于是,最终,希拉里“以偏概全”地、“一厢情愿”地把很多“看法”误以为“事实”,进而做出了很多时候实际上是低级错误的决策。
按照这种说法的解释,希拉里的失败,是精英阶层自以为所导致的失败。
“以偏概全”这个坑,当然是很坑人的,但它其实也是我们面对复杂的世界的一种生存的本能——把世界简化
如果我们想更好把控这个世界,就会把复杂的东西简化、符号化,并赋予其意义,进而帮助我们理解这个世界。
比如说,传闻,中国古代皇帝,康熙大帝,御座旁贴了个小纸条,纸条上写的是各个身份的都府、大员这种名单,他靠的这种名单,就是他对他掌握的帝国的一个基本的简化机制,他只需知道哪个省,归谁管,因为他知道幅员辽阔的疆土,他也只能掌握到这种程度了。
又比如让很多人头疼的数学,比较贴近的例子,我个人觉得数学就是通过一些符号化的东西去解释这个世界的规律。也因此我们的科学文明能进展下去。
所以,“以偏概全”这当然是很愚蠢的,而某种意义上来讲,我们又是战胜不了它的,时常,不经意间就会掉到这个坑中。
但其实我们也还是能做点什么的:
1.不断加强自己的“反省机制”,以至于能做到,在重要抉择时刻,莫要掉到“以偏概全”的坑里。
2.请外界帮忙。保持开放的心态,多于与自己想法不同的人合作,跟那些与自己拥有截然不同经验的人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