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语阁177期作业主题:遗落的钥匙
时间:3.5日-3.20日
要求:微小说、故事、散文字数1500以上,不收诗歌,文章要契合主题,得有意义,不是单纯的钥匙,注意看要求。
爷爷走了。
刚过完82岁生日的他,走的很安祥,很平静,似乎没有带着一丝的遗憾。
爷爷是一个生活特别有规律的人,一日三餐以萝卜白菜为主,每天中晚两小杯白酒,晚上8点一定上床睡觉,早上5点准时起床,泡一杯浓茶,然后点一根烟慢慢地抽着,几十年雷打不动的生活习惯倒也安逸,疾病似乎很少找上他。只是春节后可能受风寒影响,咳嗽了一段时间,儿女看他精神状态不错,就没勉强他去医生检查,没想到,会在立春那天,悄无声息地走了。
父亲和大伯及姑姑负责处理后事,同时商量如何安排奶奶的未来生活。
75岁的奶奶,似乎还没有意识到生死离别的到来,每天依旧拄着拐杖,院子里进进出出,时不时拿着拐杖踉跄着跟在鸡鸭屁股后面追着打,边打边习惯性数落着爷爷的各种不是。
院子角落里,摞满了爷爷走的前几天刚剁好的木柴。
两年前,过完80岁生日的爷爷,第二天就突然闹着要搬回乡下老宅,没有原因,只说想老屋了。在省城大伯家住了十几年,按理早已习惯城里生活,这个年纪再回到乡下独居,儿女都无法理解接受,觉得老人一定是要么想不开犯了糊涂,要么是受委屈了堵气回农村待一段时间。
奶奶也是坚决反对搬回她生活了大半辈子却被她称之为“鬼地方”的老宅。
年轻时的奶奶就喜欢热闹,追求时髦,只是当时家里穷,再加上农村生活条件不允许,只能默默地将就过着并不满意的生活。每次和爷爷去县城卖货或者办事,回来都要和爷爷大吵一架;干活累了,心里烦躁了,也把气撒在爷爷身上。平常抱怨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便是:嫁给你我真是倒了八辈子的霉,上山下地的干活,一天福都没得享。
听父亲说,奶奶出生在县城一个地主家庭。随着新中国成立,各地开展斗地主运动,原本殷实的家庭开始走向没落。
为了求生存,经人介绍,17岁大的奶奶嫁给了比她大7岁,忠厚老实但一贫如洗的爷爷。过门后的奶奶以照顾家庭为主,农忙季节时偶尔帮爷爷干点农活,虽然十年间生了三个孩子,但奶奶打自心底还是无法接受农村生活环境和命运捉弄带来的心理落差。
好不容易熬到三个子女都有出息,在城里上学工作安家。最早安定下来的大伯,还特意在自己住的小区里给二老买了个两室户,早早将爷爷奶奶接到城里生活。
对奶奶百依百顺了几十年的爷爷,这次却没有屈服奶奶的强烈反对,义无反顾收拾好行李,在大姑的陪同下,回到了山区老家,大姑不放心,特意在老家多待了十几天陪着老父亲。
听大姑说,到家第二天,爷爷便开始着手改造房子后面已杂草丛生的小院,爷爷的反常行为,让大姑一度怀疑是不是老祖宗在院子里埋了啥古董。
三天后,院子被爷爷收拾得整整齐齐,还用篱笆隔成了三个区域:一部分种菜,一部分养鸡鸭,一部分推放废品。
没有人知道为什么爷爷在城里待得好好的,突然想着搬回农村,60多岁的大伯感慨说道:人老了,还是念旧,年纪越大,越有叶落归根情怀。我们觉得这或许是最合理的解释了。
奶奶独自在城里待了半个月,没有了唠叨对象,也有可能是因为放心不下爷爷,十分不情愿地也搬回到了老宅。
80岁的爷爷重启了年轻时早出晚归的生活方式,每天一大早给地里的菜浇完水,喂完鸡鸭,就拿个破麻袋到处转悠,看到矿泉水瓶或者废弃纸箱便往麻袋里装。有时还溜达到隔壁村里去收破烂,哪怕下雨天也要出门,在家附近碰碰运气。晚边回到家,就在院子里忙着整理,分门别类堆放整齐,积累到一定数量,就让大伯联系收废品的人上门一次收走;遇到乡里赶集时,爷爷还会用手拉车拉些青菜,鸡和鸭或者鸡蛋去集会上卖。
自打爷爷搬回村子以后,村民就开始各种猜测,尤其看到爷爷每天忙着收破烂实在不可思议,村长甚至联系大伯了解情况,确认有没有存在子女虐待老人问题。
本来就不想回农村的奶奶,更是无法接受爷爷的怪异表现,称呼也从之前的“老头子”变成了“老不死”、“老乞丐”。但爷爷似乎铁定了心,不管村民怎么看,儿女怎么劝,奶奶骂得有多狠,依旧装聋作哑我行我素。
爷爷有个小本子,每次卖完废品的钱都会分毫不差地记在本子上,奶奶经常拿这事嘲讽他:小学文化年轻时没赚到大钱,快入土了倒用在了记毛毛钱上面。
过年时,父亲回老家看望爷爷,从一开始的不理解,劝说爷爷好好享受晚年生活,到理解爷爷,不支持但也不反对他当下做事方式,只是安慰他说年纪大了,怎么舒服怎么来,但切忌不要劳累过度。
爷爷叹了一口气:我命里有定数,应该活不过今年,我最放心不下的是你妈,她脾气不好,我宠了她一辈子,她也任性了一辈子。我走后,她没有撒气的地方,她会过得很苦,如果你妈憋不住了,对着你们骂,你们多包容她一些,她气撒完了,也就没事了。
父亲看着小本子上记录着密密麻麻的数字,爷爷解释说这是他两年来所有收入的账本,除了卖废品,还有偶尔卖菜或者卖鸡鸭的钱,“这把年纪了,也就只能干这些了,上山下地那是年轻时的事。”自言自语感慨完,然后像捧着无价之宝一样,慢慢地放到一个带挂钩钥匙锁密码铁盒里。
父亲这才明白,爷爷前一年去我们家的时候,为啥看中了这个密码锁盒,还让父亲教他怎么用,原来是为了存私房钱。父亲哭笑不得,想拿过铁盒看看还有啥宝贝,被老爷子拒绝了。
“等我走了,你们就知道了。”
两个月后,爷爷终究没有逃过他说的“定数”,走在了过完82岁生日的第四天清晨,那天,他本来一如既往准备起床拿着麻袋去收破烂的。
爷爷走了,一起带走的,还有那个藏着他秘密的铁盒钥匙,在场的人翻遍了所有衣物和柜子、抽屉,都没有找到。
按村里习俗,守孝满三天就要入葬,过了今晚,父亲大伯和姑姑他们将再也没有了父亲。
大伯默默地拉着父亲和姑姑到院子里静坐,让奶奶一个人再陪爷爷说说话。
好久,屋里没有动静。
大伯似乎意识到了什么,赶紧冲进屋,奶奶正抱着打开的铁盒,手上拿着一张纸,趴在爷爷身上,一动不动。
“妈!”随着大伯一声凄惨的哭叫声,父亲和姑姑赶紧跑进屋,只看见奶奶已静静躺在大伯怀里。
铁盒分了好几格,除了小本子,还有码得工工整整从一百元、伍拾元到二十元、十元及五元、一元纸币、硬币,中间一格放了省医院诊断书,上面日期是2020年3月1号,正是爷爷80岁生日的前一周,父亲给他买了体检套餐作为生日礼物,诊断书上赫然写着:阿尔茨海默病倾向。
纸上,是爷爷一笔一划写的亲笔信:
“阿珍,当你打开铁柜时,我已经走了,钥匙我也带走了,开锁密码是你的生日,我想你一定能猜到。这些年跟着我受委屈了,当我知道我快不行的时候,我也害怕,我怕我走了,你一个人怎么办,儿女毕竟是儿女,你不会向他们要钱,也没法朝他们撒气。盒子里是我这两年赚的钱,有3758块,我这辈子没啥出息,活不成你想要的样子,下辈子,如果你愿意,我还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