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条新闻是地铁上一个小伙子怒怼两个要求扫码女。看评论,大部分是骂小伙子不人道,小部分是说扫码女不该在地铁让人扫码。还有说地铁上其他人没有及时制止的。如果是我,我会制止吗?还记得,之前在家里的时候,一次公交车上有个高中生说旁边的一个聋哑人偷了她100块钱,聋哑人一脸委屈表示不是自己干的。这时候,我该信谁?作为第三者,在自己有意愿主持公道、维护社会正义的前提下,关键是我没有办法在当时弄清楚谁对谁错。就比如公交车上的事情,我是该帮高中生向聋哑人要钱吗?还是该帮聋哑人不被高中生欺负呢?这是个问题。
今天回去要看书,成甲老师的书《好好学习》。今天去网络上搜索了下永澄老师的老师--欧奈尔的琴弦,看了一些他写的文章。他提到的低水平勤奋,这个和自己很多时候太符合了。这点大概在高三意识到的,那时候面对高考,全力以赴了。那时候我就有个疑问,那些考600多分和我450左右这之间的差距在哪?在时间上大家都是每天24小时,学习的时间也比差不多,为何成绩差那么多呢?这个与现在的收入情况也是一样的,甚至收入差距比分数要大很多。欧老师称自己是大概用了5年时间,在个人成长上打通了任督二脉,后来效率成长就特别快了。我在过去一年尝试过很多,实际上还没有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