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真是越来越不会用朋友圈了,前几年想发什么发什么,现在加的人越来越杂,好像怎么发都不对,分组又太麻烦,怎样才能在朋友圈中展示一个良好的形象呢?
好问题啊,难得有这样的意识,现在微信正发生质变,由社交平台转变为全民工具,生态由熟人社交转变为半熟人社交,这种变化之下,很多人都在茫然。
变 化
这真的是质变,现在的朋友圈,已经不再是“朋友圈”了,而是“工作圈”“微商圈”“应酬圈”……,连楼下卖茶叶蛋的大妈都会加你微信,9亿用户的覆盖面之下,微信已经变成了全民社交的起点,如果连微信都不加,那就是对彼此完全不感兴趣了。
而朋友圈,在英文版中,不是“Society”或“Circle”,而是“Moments”,本意是希望留下一个个生活中的瞬间,而作为生活的展示,而现在呢?充斥着滤镜过渡的旅行照,亲妈都认不出来的自拍,晒恩爱,晒娃,晒宠物,晒妈,招聘,相亲,微商,求职,10W+爆款公众号,社交应酬式的评论,礼节性的点赞之交……。
对,这就是现状,当然,微信为此也做出了一系列改变,比如花式分组,比如各种屏蔽功能,比如朋友圈三天可见……软件设置里,【隐私】这一项,选项是越来越臃肿。
应 对
面对变化,人们总是分成两派,一部分人无尽的抱怨,屏蔽,拉黑,各种吐槽,或者干脆弃用;而另一部分人,会随着变化调整自己,让自己适应变化。
对于这两种人,达尔文的进化论中有详尽的描述,我就不赘言了~
因为很多人只把微信定位为熟人社交,当大量非熟人涌入的时候,就会各种不适应。殊不知,如果能够善用朋友圈,是可以树立一个很优秀的个人形象,让你在生活和工作中,都可以受益匪浅。
往远了说,网络带来的去中心化在蔓延,渐渐的,你的简历,公司,身份标签……都不再足以为你背书,你就算500强高管出身,如果一看朋友圈各种猥琐形象,充满了性格缺陷和极端价值观,也照样没人敢用你。
个人崛起的时代,你真正的简历就是你的网络人格,公司可以跳槽,创业可以卖掉,但你的网络形象会一直跟着你,处处给他人提供评判你的依据,包括朋友圈在内的社交媒体,你每一次更新,他人每一次接受到你的信息,其实都在重新评估你的价值。
所以,自己就是一家公司,当好自己的公关,给自己打造一个友好的用户界面,经营好自己的网络形象,是新时代生存的必备技能。
我们可以假设,比如有两个医生,一个有良好的网络形象,经常在社交媒体上解答各种健康问题,粉丝几万,而另一个医术同样优秀,但连微信都没有,对网络一窍不通,如果你是患者,你更信任谁?可想而知,这两个医生的收入、地位、影响力,将有多大差距?!
所以啊,与其抱怨微信的变化,不如积极适应,锻炼出自己塑造网络形象,自我营销的关键技能。马云说,面对新事物,人都会有四个阶段,分别是“看不见,看不起,看不懂,来不及”,套用在“经营个人网络形象”这件事上,就是很多人看不见它的关键,很多人在抱怨看不起,然后对于很多人莫名其妙的崛起看不懂,等他们抱怨够了,看懂了之后,早就来不及了。
操 作
既然经营个人形象是这么重要的事情,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些最基本的操作方法:
基本价值规律:原创为王,展示你的生活,你的感想,这种独一无二的原创,价值大于转发。
形式上:单独照片+短文字>多照片>小视频>长文字+多照片>长文字+单照片>纯文字,简而言之,话少说,图多放,放图最好是照片,照片最好有你在,尽量别发长文字。没人想在朋友圈的里直接看1000字作文。
内容上,真实+积极视角,不是刻板的“正能量”,也不是一味报喜不报忧,试图从积极视角看待一切,比如“我很忙,但很充实”“我单身,但不着急”“今天不太顺利,但蛮有趣。”
善用分组功能,这是套用“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的社交规则,现实中你肯定不会跟亲妈和快递小哥说一样的话,网上也尽量区分开。
涉及到相关的人,可以在发状态时@Ta,这种特殊对待,会让对方感觉到很受重视。
还有一些常见的雷区:
就算你得了诺贝尔奖,也尽量忍住你刷屏的欲望,有的人一天发几十个朋友圈,6个九宫格,7个小视频,8个转发,9个吐槽,还时不时冒充很受欢迎,来条“统一回复”……每当你这么做,一定会有不止一个人默默屏蔽你。
适度晒娃晒狗晒猫晒妈,不要暴露太多生活细节,尤其不要集中只发某一领域的内容,这很不得体,会让你觉得你除了这点事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切忌过分装逼,情商高的人都会示弱,没人喜欢处处逞强,甚至不惜撒谎吹牛的人。
不要抱怨,自黑也要适度,没人愿意总看到负能量,也少有人偏爱逗逼。
女孩受了气,很愿意发那种含糊不清的指桑骂槐,类似“XXXXX,说谁自己知道!”,你以为她会知道,但你知道,这样在朋友圈等于群攻吗?对号入座是人的本性,会同时莫名其妙的得罪很多人。
总之,得体的展现自己积极的一面,并从生活中各个细节集中展现自己的优势品质,往深了说涉及到人设的问题,这个以后另写文细谈。
平 衡
这样操作下来,很累是吧?不能这个不能那个,你会想“我自己的朋友圈,我爱怎么玩怎么玩!”,这就是孩子和成年人的区别,也即,到底是凭本能凭感性做事,还是能用理性克制住本能反应,而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
归根结底,你需要慢慢摸索出,自我表达和营造形象的平衡。
这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有很多人一辈子都克制不住自己滔滔不绝的表达欲,所谓巨婴,全能自恋,不过与此,但人啊,总会长大的。
其实很多时候,可以放轻松一点,这不是一项严苛的工作,你不必在社交媒体中故意扮演另一个形象,非要发那些必须要让人羡慕的照片,而是有技巧的做真实的自己,毕竟本质上,以诚相待是任何人际交往的黄金守则。
另外就是,真的并非所有人都那么在乎你的朋友圈,想了解你的人自然随便翻翻,喜欢你的人会一直看到底,而不在乎你的人根本不会点开。作为一个方便他人了解你的途径就好,无需为不关心你的人自作多情。
最后,我的朋友会问,扯了一大篇,你自己的朋友圈不每天都是公众号文章么?那么单调,也没见到你经营形象~
咳咳……这就是真诚啊,因为这就是现阶段我每天的真实生活嘛,而且我每个字都是原创,我自己都不转,让帮我转的好友情何以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