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防性侵教育动画:你嫌性教育太早,坏人永远不会嫌你孩子太小

丧尽天良!!!昨天兰兰妈的朋友圈全被红黄蓝幼儿园虐童、猥亵案刷屏了。今天一整天心情都很低落,非常沉重,做了妈妈以后每次看到这种新闻,都额外的揪心。

这群道貌岸然的禽兽不但给孩子扎针,注射致幻剂;

还扒光孩子的衣服,对他们的身体进行侵害;

更可恨的是,园长竟联合她老公的同事群体,供他们猥亵长达一年多的时间!

有调查显示,在中国,有9.5%的女童和8%的男童都曾遭到过不同方式的性侵害,总数高达2500万人,而且多数都是熟人作案。

这些数字触目惊心,警醒我们对孩子的保护决不可又有丝毫的掉以轻心。而教会孩子自我保护、远离性侵害更关键。

这几天有很多朋友分享了这段视频给我,是美国How To Tell Your Child 机构制作的儿童防性侵视频,这段视频简单易懂,又实用有效,简单三步,教孩子对性侵害说“不”!

【美国防性侵教育小短片】

01

视频内容一点不复杂,三步就可以教会孩子“防性侵”的安全知识:

一、教孩子识别坏人

在教孩子怎么保护自己之前,老师先问了一个问题:“怎么辨别坏人呢?”

对于坏人,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看法,不过他们的认知仅仅只是限定于“坏人有大大的牙齿、血红的眼睛,巨大的手和邪恶的笑容”。

老师一个接一个“吹破”孩子们关于坏人的天真想法,并告诉他们坏人并不等于“长得坏”,有的人甚至长得很好看,看上去很和蔼,很炫酷,还有各种美味的糖果和礼物。

这下孩子就困惑了,既然坏人看上去很友善,那怎么才能分辨出来呢?

二、教孩子认识隐私部位,警惕5个警报

直接从外表分辨“披着羊皮的狼”确实挺难,老师转而教孩子如何识别坏人的“坏行为”。

在此之前,需要先教孩子认识身体,并知道自己的隐私部位。

一般,在生活中,我们都习惯性地告诉孩子泳衣遮住的地方就是隐私部位。

这种方式虽然简单,但是通过这种描述孩子只能知道一个大概的范围,并不真的明白哪些部位是隐私部位。

对于这个方面,其实大可不必讳莫如深。我们可以跟老师一样,非常坦然地告诉孩子:

男孩的生殖器官和屁股是隐私部位,女孩的乳房,生殖器官和屁股是隐私部位。

这些部位是不可以给外人看或者触碰的。

如果有人要看你的隐私部位,或者让你看TA的隐私部位,叫做“视觉警报”。

如果有人谈论你的隐私部位,叫做“言语警报”。

如果有人触碰你的隐私部位,或者叫你触碰他的隐私部位,叫做“触碰警报”。

单独与陌生人在一起,叫做“独处警报”。特别要注意的是,父母不在身边,不要接受陌生人给的糖果。

如果有人拥抱、背、亲吻你,叫做“拥抱警报”。

这五个警报都是危险信号,我们要孩子明白,当有人对他做出这5种行为任意之一时,他就可以判定“那个人”是个坏人,要勇敢地对他的行为说“No”!

三、与孩子共建“照顾者”名单和“爱心圈”

那有没有例外呢?当然有!这也是视频内容科学专业的地方。

①爸爸妈妈可以!

不过,只能在必须帮孩子洗澡,或者孩子隐私部位受伤的情况下才行。

这种方式超棒,可以帮孩子进一步明确身体的界限。明白,爸爸妈妈也只有在特殊的情况下才能触碰自己的隐私部位。

②“照顾者”名单上的可以!

通常,爷爷奶奶、姥姥爷爷或者其他人也会帮忙照顾孩子,这时候,我们可以跟孩子一起列一张“照顾者”名单,列入名单的人在限定的条件下也是允许的。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孩子不太愿意把某人的名字写上,我们一定要引起重视,并找出原因。

另外,一定每隔几个星期跟孩子一起重新更新并确定下名单。

③“爱心圈”名单里的也可以!

除了最亲近的亲人之外,我们还可以跟孩子一起列一个“爱心圈”名单,这个名单上的人是可以拥抱、亲亲的,是孩子喜爱并信任的人。

列好“爱心圈”后,孩子就可以安全踏实地享受亲人、长辈、朋友的关心和爱了。

02

之前的台湾女作家林奕含自杀事件,总拨动着我们心中最敏感,最痛楚的那条弦。

“这个故事折磨,摧毁着我的一生。”

林奕含,一个才26岁的女孩,富有才情和美貌。可是这个美丽的女孩在13岁的时候遭遇了一场噩梦,她被老师性侵了!

她将这段永远挣脱不出来的痛苦经历写进了她的作品里。

从这件事中,我们可以知道童年的阴影对于一个人一生的影响太巨大了。

心理学上有个研究,每个人对于世界的认识大部分在7岁以前。7岁之前的事会在心里留下很长久的印痕。

那些事情会在精神上一直跟随着我们,如果不能很好地处理,我们会一直生活在压抑、阴郁中。

03

那么,我们现在可以从哪些方面加强孩子在防性侵方面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性教育宜早不宜晚,切忌闭口不谈

就像之前讲过的,家长们会极力避免和孩子谈论性知识。

这是一个误区,其实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绘本、小故事帮助孩子了解男生女生的隐私部位以及不同,初步建立性意识。

保护好自己的身体,谁都可能是坏人

要让孩子知道,隐私部位是不能给别人看,更是不能让别人触碰,要勇敢拒绝别人。

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很重要,没有爸爸妈妈在场,不能让任何人随意触摸自己,让孩子有保护自己的意识。

防范生人,警惕熟人

我们一定不要让孩子和别人单独待在一起,这是非常非常危险的事。

这里的别人,不仅指陌生人,还包括熟人,很多儿童性侵案件就是熟人作案。

注意保护孩子的隐私

还有一点,我们家长要注意不要轻易在公共场合暴露孩子的隐私部位,在人来人往的路边,在公园,在广场,在车上……这些都是不利于孩子的行为。

另外,很多爸爸妈妈喜欢在微博微信上晒娃,这挺常见的,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在社交网络上保护孩子的隐私。

现在的互联网太发达了,一些不怀好意的人会利用网上的个人信息来作恶。

这几点我们一定要好好重视起来,从日常生活中就传达给孩子防性侵的意识,也让他们万一遇到危险的时候,有能力保护自己。

作为家长,我们不可能做孩子一辈子的保护伞,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帮孩子练就可以高飞的翅膀和躲避危险的智慧。

希望大家把这段视频分享给更多的家长朋友!

【美国防性侵教育小短片】

另外,兰兰妈帮大家找到了全部5集儿童安全视频《How to tell your child》的百度网盘下载地址,请在“美式学习零距离”订阅号后台回复“安全”即可。

“美式学习零距离”文章精选

家庭教育系列:

拼娃不如拼自己---写给36岁的自己

好的教育改变阶层,更好的教育超越阶层

写给婚姻,写给自己——互相成就才是最好的婚姻

不敢生二胎?看美国妈妈如何一人轻松带三娃!

一个美国妈妈的家规,最后一条亮了!

iPad对于孩子,到底是敌是友,且看兰兰妈的大招!

美式教育系列:

在美国,老师这样通过“思维导图”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后附具体应用说明!)

看美国妈妈,如何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孩子克服“拖延症”

从美国总统大选,学习美国如何培养孩子的领导力

同为“礼仪”教育,中美却大不相同

美国校园系列:

美国幼儿园老师的各种技能,让你一步get到

美国小学课堂,“引力波”教会孩子些什么?

中国高考不好考,你以为美国高考就容易啊!全面解读中美两国高考差异!(深度好文)

智能时代教育系列:

人类又输了..... 我们的孩子该如何应对人工智能?| 智能时代的教育 系列文章(一)

减肥与刷题,你不知道的秘密… | 智能时代的教育-系列文章(二)

以假乱真的机器人来了,你准备好了吗? | 智能时代的教育(三)

干货福利系列:

美国留学申请,你不得不知的“潜规则”!

如何给孩子选择优质的英文动画片?| 文末有福利

免费下载 | 美国孩子都在用的“新年计划表”

名人教育系列:

新东方“教父” 俞敏洪的三大核心教育观

胡歌:如果皮囊难以修复,我愿用思想去填满它!

洛克菲勒去世,揭开美国最显赫家族的教育观!

……

大家好,我是兰兰妈,美国斯坦福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双料硕士,育儿畅销书《素养决定孩子的格局》作者,《中国教育报》、《当代教育家》、《中华家教》、《环球时报》特约撰稿人。在美国生活的十多年中,我一直致力于中美教育研究,倡导把美国教育中好的教育理念结合到中国教育现状,并传播回中国,“西为中用”,培养孩子成为适应未来全球化竞争的“世界公民”。

欢迎加我的个人微信号“meishixuexi2018",育儿路上我们一起相伴!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