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手机出故障,关机,再开机,就好了。电脑更是这样,大多数小小故障,只需关机重启,就ok了。因此,我就开始幻想,要是有一个可控制大脑的开关该多好啊!
姑且这么说吧,我的大脑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这倒不是因为所谓的用脑过度。我既没有在复习备考,也没有棘手的问题需要我苦思冥想。我难以形容大脑的状态,好像它不属于我,当然也就不听从我管理。它总是信马由缰,穿越时空,自编自导,喋喋不休……它不知疲倦,整日整夜忙碌着,从不愿意停下来休息一会儿。可脑中过滤的,闪现的,编导的……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真的绝大多数毫无意义。而且,往往都不停留在当下。这样的空转,在徒徒消耗着我的大量能量。
我本以为,别人至少大多数人不会像我这样。当我读了一些关于心理学方面的书之后,我才认识到,这是人之“通病”,甚至杰出的科学家也概莫能外,只是他们更善于控制自己的大脑罢了。约翰·杜威曾指出,我们把更多的时间浪费在了“琐碎的脑海图景,随机的回忆,愉悦但无根据的希望,掠过的、半生不熟的印象”。不过,“只要我们愿意,我们就会更好地学会如何停止随意的、恍惚的景象漂移,以及如何把自己的心智固定在一个具体的问题上……学会如何控制自己的思想。“(《超越感觉》)
由此看来,这人之通病并不是无药可医,上文开出的药方是:把自己的心智固定在一个具体的问题上,就可停止随意的、恍惚的景象漂移。
我联想到了一个故事。
有一个得道的老和尚带着小和尚在山上修道。小和尚跟着老和尚修道已经好几年了,但是常常听到大家口中说“禅”这个字,却从来没有人告诉过小和尚究竟什么是禅。
有一次小和尚与老和尚吃饭的时候,终于忍不住问老和尚:“师父,你们不是常常说禅吗?到底什么是禅啊?”老和尚停下手中的筷子,冷冷地看了小和尚一眼,并没说什么。到了晚上睡觉的时候,小和尚又忍不住问老和尚:“师父,你快告诉我,到底什么是禅啊?”这次老和尚有动作了,他轻轻地用手敲了敲小和尚的头,然后闭着眼睛对小和尚说:“吃饭的时候吃饭,睡觉的时候睡觉,这就是禅!”
其实,这个药方就四个字:活在当下。
”当下“,即此时此地的情境。”活在当下“,即专注于此时此地的情境。睡觉就是睡觉,吃饭就是吃饭。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呢?那就是”利用你全部的五种感官来阻止你的头脑漫无目的地游荡“。(《超越感觉》)
当我明白了问题所在的时候,我就有意识地去实践,细细体验。吃饭的时候,我把心思放在品尝美味上;睡觉的时候,我把意念停在放松身体上;跑步的时候,我注意呼吸或脚步;看电视时,我沉浸在电视的场景中……
说起来容易,可做起来难。人的思维,很是奇妙,往往吃饭的时候想着工作,而工作的时候却想着应酬等等,徒生很多烦恼。不过,只要我们保持这种觉察,一旦发觉自己的大脑溜走了,就及时把它拽回来。只要坚持下去,我们的大脑会就会越来越服帖,你就会成为它真正的主人。
《拆掉思维里的墙》中说:”当你真正完全投入到当下的事情中去时,不管这个事情多么简单卑微,你都能感受到无穷的乐趣“。
试试看,让我们一起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