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看了一篇文章《去过北京后丢了一些东西》,无所谓文章本身的好坏或者对错,只是在阅读完这篇文章后,有一些想法和感受:
- 北京其实并没有作者说的那么“冷漠”
- 去北京待了多年又或者驻扎北京的、曾今的小伙伴儿们也没有作者说得那么“利益化”
- 外地去到北京的小姑娘,也不是人人都会变得为了目的而“谄媚”、“巴结”
- 最后,我不知道作者当初是出于什么原因决定去北京的,其实作为成年人,无论什么原因,那都是你自己的选择,这个年龄的人已经拥有根据自我价值取向对事物做出判断的基本能力,那么同样,这个年纪,对等的也应该有为自己说过的话,做过的事承担结果的果敢与意识。
我在北京待了有差不多7年的时间,不可否认北京有很多“不够好”的地方,比如:
- 城市太大,导致无论做什么事情,时间成本都非常高
- 再比如房价简直被炒得来高到离谱;又或者地面交通永远都是堵堵堵
- 再或者空气质量年年下降等等,这些都是北京还“不够好”的地方。
可是我想说,基本上上面几条,是几乎所有的一线城市都有那么一两条或者更多的。同时,除了北上广深之外的二三四线城市,难道就没有“不够好”的地方了吗?其实人,往往都是这样的,之所以觉得他不好或者说是不够好,是因为习惯了旧的,对新事物有一种恐惧感所造成的。
文中多次说道自己曾经认识的某某某在北京待了一段日子后变了,变得这样那样了,其实无外乎就是:太过现实、过于圆滑、人情冷漠、丢失了最初的纯真等等的。
对于这点我首先想要说的是:所谓丢掉了“真实的自己”或是“纯真的心”这类说法和理解,本身就是一个奇怪的逻辑观念。这么说吧,“真实的自己”是谁定义的,或者什么叫做真实的自己或者人性?
再来就是关于“变了”这个问题:谁没有变化呢?本来我们在岁月的流逝中,自己的成长中都是有变化的,不过是变化的方向不同或者说速度不等而已,如果长达几年都完全没有变化的一个人,我只能说,不是别人变了,而是你自己再后退!最后就是关于作者自己到北京的感受和变化,这一点上面,我想先说说我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记忆中我刚到北京的第一年,回家也好、打电话也好,和父母都是各种抱怨:北京冬天好冷、气候太干燥、生活节奏太快、饮食习惯不了等。当时我还曾很幼稚的发过誓,说在北京念完书就一定要回老家,北京一点儿都不好。
但是,第二年就开始有了不一样的声音,我会和父母或者以前的同学朋友说:
我最近认识了XXX,原来他会好多技能,而且特别努力;
北京最近在讨论什么什么,听到好多人的看法都觉得大家想得好深入,这一点应该学习;
前几天去做兼职看到了大公司的人做的工作文档,太专业化了,我要去加强自己这方面的能力……
其实我的这些变化归根到底,就是心态的转变。当你愿意往更积极、向上的方向去看待事物的时候,你就会获得更积极的信息,相反就会是更消极的。这些往往都取决于自身的思维方式和指向,而并非外在的因素。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离开家乡,选择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去生活、工作,压力必然会更大;受到的挫折可能也会更多;迷茫困惑的感觉也会更多。但是,当初在做选择和下决定的时候,不就是为了让自己拥有更大的平台、给自己更多的会、找一个自己认为离成功更接近的方法、赚取更多的金钱,不就是这么想,才会宁愿背井离乡、远离父母和亲朋好友,独自去到那个当初自己心中认定的“大舞台”吗?
为什么稍微有点儿挫折,甚至只是不适应感,就忘记了原本的初衷呢?
其实我觉得,那些身边离了开父母、背井离乡、自己去闯荡并且还在坚持的人,他们是值得学习和佩服的。
只有当你独自出去工作、生活,才会切身感受到很多人口中所谓的“孤独的无助感”,同时也才会发现在这个社会上,自己是多么的渺小,多么的不堪一击。
如果他们还在继续坚持并愿意坚持,那一定是想要成为更坚强和更独立的自己,或许这样就真的距离成功更进一步!
最后我想说,年轻的时候原本就应该去付出、去经历、去尝尝人生的“酸甜苦辣”。人的一辈子其实无比短暂,不想竟办法折腾一下,怎么对得起来走这一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