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并对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增进民生福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志愿服务遵循自愿、无偿、平等、诚信、合法的原则,传播志愿服务文化,弘扬志愿服务精神,既可以是党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的重要载体,也可以是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渠道,并在生动实践中发挥服务群众、服务社区的纽带作用。
志愿服务的生动实践需要有组织保障、机制保障和人员保障,同时还要注重运用志愿服务工作协调机制,持续加强对志愿服务工作的统筹规划、协调指导、督促检查和经验推广,不断促进广覆盖、多层次、宽领域开展志愿服务。具体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有效促进:
一是通过培育“志愿领袖”,强化“带头人”队伍。必要关键人员的遴选可以优化志愿服务队伍,以团队带头人为引领的目标导向,健全志愿服务的组织网格架构,使志愿服务在有抓手、有责任、有落实中得到顺畅运作,并可以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力上,带动党员、群众在志愿服务中的参与热情,不断社区和谐、文明进步注入动力与活力。
二是通过组织“榜样行动”,强化“志愿者”注册。健全完善志愿者在志愿者专用系统上的注册登记制度,切实规范志愿者招募、志愿服务活动发布等相关流程,同时把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记录纳入个人积分管理模式,以此激发广大党员、群众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针对性和广泛性,从而在社会信用建设和社区文明进步中持续发挥积极作用,同时也可以纳入到党员、单位在职人员的相关考察、考核内容中,把志愿服务的积分登记情况作为评优、评先的参考依据部分。
三是通过蹚出“群众路线”,强化“多核区”阵地。志愿服务在互助、合作中成为促进和谐社会的基石,是以党的群众路线为总目标下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要素,并根据志愿服务项目精准区分服务团队,使之形成具有多个核心志愿服务项目的“多核区”阵地,同样也成为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前沿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