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愈心理:家庭中为什么需要仪式感?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

知愈心理咨询专注您的心理健康,为所有的情绪提供一个温暖安放处,让您从心遇见自己。

生活中,人最容易忽略的就是“仪式”。

在很多人看来,“仪式”就是矫情,一家人只要在一起安安稳稳的过日子,比什么都重要。

不可否认,物质的富足,对人非常重要,然而人不仅仅需要物质,还需要精神的满足。

生活是平淡的,也是琐碎的,特别是家庭生活更是如此,很多时候往往会十几年如一日的按部就班。

而仪式感就像是一块糖,会让白开水般的生活变得更甜美,并且它会赋予生活更多的欢喜和诗意。


01

培养仪式感就是用心对待生活中那些看似平凡的小事。

开学时,新课本发下来,有的同学直接就开始用,有的同学却在家长的指导下细心的给书包上书皮,有些家长还会为孩子设计书皮。

包书皮既能防止课本被磨损,也是新学期开始前的小仪式。

让孩子意识到,从现在起要端正态度,好好迎接新学期。

之后,孩子每次看到书皮,都会联想到自己开学时的决心。

比如,在生日前几天为他举办一个仪式,和孩子聊一聊,让孩子意识到他即将长大一岁,新的一岁需要有点新变化。

大人和孩子一起商量,在尊重孩子个人意愿的基础上,制定一些只要努力就可以实现的目标。

再想想具体用什么方法,孩子希望写字更漂亮,就要买字帖,每天临摹;想学会游泳,可以报兴趣班。

目标不用过多,3-5个足以,这些目标就是孩子的生日愿望。

生日当天,吹灭蜡烛前,把几个目标重复一遍,在场的家人一起为孩子作见证。

这个仪式既能带给孩子目标感,也赋予他们使命感,孩子会认为这是我必须要做到的事情。

到时不用家长催促,他们也会自己努力。

02

在英国,小学入学第一天是特别重要的日子。

这一天,学校会要求孩子一定要身穿校服,立立正正,拿好上学的小书包,认认真真在家门口拍张照片记录。

每个开学季,社交网络上都会被这种充满仪式感的照片刷屏。

这个小小的拍照仪式,是为了告诉孩子:

从这一刻开始,你就不在是幼儿园那个不懂事的小朋友了,你要学会独立,你要开始人生新的阶段。

不要小看这个简单的小仪式,整齐地穿上校服,郑重地拿起书包,“咔嚓”一声之后,孩子的心里会产生微妙的改变。

以后遇到问题的时候,想到这个“长大了”的时刻,孩子会因此变得特别坚强勇敢。

一次18岁生日的成人纪念,能把“责任”二字刻进人的一生。

一次有创意又富有深情的毕业典礼,会在时过经年之后让人久久难忘。

有人说,仪式感就是能让平凡的日子变得闪闪发光的东西。


03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话题:为什么生活需要仪式感?

有一个有趣的回答:

现实生活中,把生活过成无趣,无味,就是因为缺少了仪式感。

春夏秋冬,一年的24个节气,是大自然的仪式感,各种各样的节假日,是国家的仪式感。

试想一下,你又凭什么不能有仪式感呢?

小孩身心成长更需要一定的仪式感,在这个小小的仪式中,为孩子提供心灵最需要的“营养”:存在感、安全感、幸福感。

父母给孩子的仪式,不仅仅是在特殊的日子,也可以是每天出门前的拥抱,临睡前的一句晚安。

这些看似很小的事,都会成为孩子最温暖的体验和最美好的记忆。

很多人抱怨自己生活无趣,家庭生活处于“相对无言”的境地里。

其实真的是生活无趣吗?真的是生活不幸福吗?其实是你缺少一颗发现生活乐趣、认真生活的心。

其实仪式感并不空洞,也不是不切实际的浪漫,相反,它是发自内心的爱。

这些“仪式”将家中所有的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让家人平常难以言说的情感表达出来,彼此接纳、认可,并从中获得力量。

知愈心理咨询专注您的心理健康,为所有的情绪提供一个温暖安放处,让您从心遇见自己。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