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是周达,今年二十三岁。昨天是11月24日,今天是11月25日。昨天是我的生日。今天将是我的忌日。因为我选择今天自杀。
其实,我并不能保证今天就能死,所以差不多每天我都会再写一次遗书,只是改一下日期。这个行动是从11月12日开始的。
这一天,我完成了我的著作《死亡是可以选择的》。这是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我的唯一一部小说。我把稿纸发给我的责任编辑陈芳后,我就感到一种解脱了。陈芳看了我小说后,回复我说:“写得真好,能引发人们对死亡的思考。”
嗯,对死亡的思考,一直是我写作的主题。从诗歌到散文,最后到小说,我都在阐释这一主题。这部长篇小说的主角名字和我一样,也叫周达。他对生命有一种豁达的看法。他要处理好生命中的所有关系,如亲情、友情、爱情,最后处理和自己的关系。他在面对了一次次身边人死亡后,也选择自杀,只是他没有死。但他已选择过了,也算是死过了。
他的经历有点像余华小说《活着》的福贵,只是他不像福贵一样活了下来。
我并没有经历身边人的死亡。我想自杀,是处于一个纯粹的动机,那就是我不想活了。之前问过我的好友秦海,人为什么要活着?他说活着不需要理由。那要死的理由就是不想活着。
我选择自杀的方式很简单,就是吃安眠药。但听说吃安眠药吃太多,也会很痛苦。我就一次只吃两颗,然后在脑海中强化自己求死的意念。医学上经常有一些濒临死亡的人,由于求生意念比较强,所以活了。那我求死意念比较强,也可以顺利地死去吧。
我在安妮宝贝的书《清醒纪》中看到这样话,“如果某天要死,就要孤独地不为人知地死去。”我就是这样决定,安静地在出租屋里死去。
2017年11月25日
周达
02
当我来到周达租住的出租屋楼下时,看到了许多警察和围观的群众。“你不能进去。”一名警察警告我。我跟他说:“我的好友周达就住在这里,是不是他出事了?”“你自己去看看吧!”他就放我进去。
屋子里物品摆放十分整齐,靠墙那边有一摞一摞书,另一面墙那边就有周达的床。周达就躺在床上。“你朋友已经死了。”有一个声音提醒我这一现实。我目不转睛地看着床上的周达,难以相信那就是一个人死状。
周达平躺着,手指交叉,放在胸前,脸上还有笑容,十分放松的样子。看这情形,我都没表现出难过的反应。“难道你不难过吗?”又有一个声音来提醒我。他死了,我是该难过;他开心地死了,我也该难过吗?就像我的朋友离开我,我会难过,可我知道他是开心地选择离开,似乎找不到难过的理由。
“这是在桌子上发现的,疑似遗书。写明写给秦海的,我们就没有擅自打开。”一名警察拿了一个信封给我。信封是一般的信封,上面写着“给秦海的信”。信封没有封住,我轻易地就把信拿了出来。看完,我知道了他自杀的想法,为他完成作品而高兴。
“警官,我朋友他是自杀的,没什么可疑的地方。”我对旁边看着我读信的警察说。“既然这样,我们接下来就会将尸体带走,然后通知家属来领走。”说完这话,他转身对其他人说,“收队了。”
警察走后,房东才进来。她本来是来收房租的。一敲门,门就开了,走近周达才发现他已经死了。她报警后,就一直在楼下不敢上来。“哎呀,想死就死远点呀!为啥要在这里死呢?呸,呸,呸!房租都收不回来了。”她骂骂咧咧地说了一通。
我跟她说:“房租多少?我替他还了,而且这房子我继续租。”房东听我这话,脸色就不一样了。收到钱,她就走了。我也走了。
03
第二天报纸就有了报道,标题都是:青年作家周达自杀出租屋,刚完成《死亡是可以选择的》。报道都认为周达是在创作小说中,太过投入,以身殉书了。周达的书也因他的死引起了许多人的注意,书店里显眼位置就是他的书。
作为周达的好友,我理所应当地该去探望一下他的父母。我也顺便回一下家乡。来到他父母家,家门紧锁,我问邻居,邻居说他们在祠堂办丧事呢!
祠堂不远,从他父母家出来,右拐弯,直走就到了。他父母坐在祠堂左边的长椅上,阿姨低着头,流着泪,叔叔吸着烟。其他亲戚也在祠堂两边坐着,说着一些家长里短的话。
我进去后,走向叔叔阿姨,向他们表示慰问。阿姨哭着说:“你有心了!阿达怎么就死了呢,没想过还有我们吗?”我不知该说什么,就说了一句“节哀顺变”,接着递给叔叔一根烟。叔叔拿了,就指了指旁边的椅子,说:“随便坐坐,等一下一起吃顿饭。”
我坐在一旁看着灵堂中间周达的照片,还是难以想象他已死去。照片里的他也是面带微笑,和他死去的样子一模一样。记得他曾经形容自己的笑是那种拈花一笑的淡然,的确给我留下一种淡淡的印象,丝毫没有恐怖气息。
周围人的话滔滔不绝,说出他们眼中的周达。有的人说:“阿达小时候可乖了,一放学就在家门口做作业。”有的人说:“他也有淘气的时候呢,有一回暑假就跑到我的桑葚林里偷桑葚,被我抓到了。”有的人说:“阿达可真有本事,动动笔杆子就能赚钱。”有人纠正他:“那叫敲敲键盘。”有的人说:“阿达曾经喜欢我家洛梅呢,可是孩子小,我不同意。”
吃饭时,我被安排在周达父亲旁边坐着。“秦海,你和阿达是从小玩到大的好朋友,我知道你很伤心,可别受他影响。阿达总是有一些和我们不一样的想法。我呢,劝过他,活着才是最重要的。”叔叔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我点点头,就继续吃。
周达出殡,我就没参加了。那时,我已离开家乡了,回城里。我知道出殡那回事,热闹一番结束了,各个亲戚就各回各家,一切就又回到正常生活。阿姨会继续当家庭主妇,在家等叔叔下班回家。偶尔在吃饭时,会感到心痛,但叔叔会说:“日子还要继续,活着才是最重要的。”
04
出租屋在巷子左边的第三栋房子。巷子地上一天到晚都有水,要么是住户晾在外面衣服滴落的水,要么就是某条水管漏出来的水。晚上走在巷子里要格外小心,既要注意不被滴水滴到,也注意不踩到水。而且晚上路灯不多,深深的巷子就三个路灯,亮一段,暗一段。第左边第三栋房子那一处就有一盏灯,路灯旁还有一个广告牌,表示这里有房出租。
我住在周达的出租屋,没有一丝害怕。假如他成了鬼,见到我,应该不会伤害我。我们或许还能再聊聊。
屋子采光不好,白天昏暗的光线让人不辨昼夜。我也是一个写作的人,整天就待在屋子里看书,写东西,饿了就出去找家快餐店吃东西。
到了周达死后第七天,我买了几罐啤酒,和一袋花生,准备跟他说说话。他已不在了,我就跟想象中的他说话。我坐在地上,打开一罐啤酒,放在前面,再打开一罐啤酒,自己喝一大口。
周达,我们是从小一起玩到大的。我最了解你了。你是一个既乐观,又悲观的人。你会玩得很开心,也会深沉得很忧郁。
我们一放学就一起到你家门口写作业。准确来说,是我先写,你来抄。你在一旁看着课外书。你美其名曰帮我检查,顺便抄一下。不过,你并非懒得动脑,有时还真被你发现我几处错误。当我不想写作业时,你会说以后比写作业更难的事还多着呢,早点写完,才能早点玩耍呀。
不好意思,那次偷桑葚你被抓了,我没跑出来。当时,我光顾着自己跑了,太害怕了。你后来说没事的,最多被骂一顿,又不用死。我还是佩服你的镇定。本来,我们只是为了给蚕摘点桑葚叶,后来就忍不住偷桑葚了。你说这是一不留神的贪念。在喂蚕吃桑葚叶时,我们都满怀期待,恨不得它们吃多几口早日变飞蛾。可是,并不是所有蚕都能顺利变飞蛾的,也会夭折。看着死去的它们,我十分失落。你拍拍我说这就是它们短暂的生命。
你什么时候喜欢上洛梅的,我是不知道的。直到那天洛梅她爸到你家数落你一番,在做作业的我才知道的。那之后的你曾经有一段时间消沉了,没那么活跃了。你恢复过来,你说喜欢一个人的感觉很好,沉浸于其中的过程就很好,即使最终没有结果,那也没什么关系。我看得出你喜欢她的时候是快乐,那样状态对生活充满期待。
上了高中,你开始看一些哲学书,如加缪的《西西弗斯神话》,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我问你看得懂吗,你说看不懂,但看得下去。你开始产生对生命的疑问。在放学的路上,就会来问我,活着有何意义。当时,我不屑于回答这样的问题,烦躁地说活下去就有意义。
等我看了余华的《活着》,我就跟你说:“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你说这跟没有说一样。
考上大学之后,我们都是学中文系的,也有各自的文学梦想。你说文学就是引导人们去思考活着的。我则说文学是向人们展示美好情感的。你思考生死主题,我描绘情感主题。
我应该知道你想要自杀的。就在你创造长篇小说时,你看到一名作家自杀的新闻。你说她是因为遭遇一些不幸,自己承受不了,最后选择了自杀,那是否可能纯粹地想自杀呢。我说没有吧,毕竟活下去才会有希望,生命就像一场游戏,要打通关才好玩。你说如果我已在这场游戏玩够了呢,是否就会提前离场。
我说活着就有无限的可能性,死了就只有一种可能。你说那种可能只要符合我的追求,那就够了。
酒喝光了,花生吃完了,我也醉了。
05
周达的长篇小说《死亡是可以选择的》获得了新小说文学奖,获奖词说:“虽然作者选择了死亡,可在作品中却传达出了看透死亡的意义。人可能是为了死去而活着,唯有如此才能发现个体生命的需求。”
而我则转换写作主题,成了一个解读周达作品的批评家。
近日周达的长篇小说《死亡是可以选择的》出版了。由于他的自杀,这部小说也热销起来。也许这就是他死亡的意义,引起人们对他的小说的注意。如果能对他的思考也有所兴趣,那他九泉之下也会感到欣慰。
名不见经传的小说家周达开始为人所熟知,而我作为他的好友与作品的解读也跟着沾光。这就像西川与海子的关系一样,他一直在整理海子的作品,为人们展示一个更完整的海子。
在清风书店,出版社编辑陈芳组织了一场关于周达作品的分享会,主题为《你怎么连自杀的心都有了》,我是主讲嘉宾。到场的人非常多,没得坐,就站在一旁。不知他们是对周达的死感兴趣,还是对小说感兴趣,亦或是只是刚好看到有活动就来凑热闹。
我先介绍了周达的为人,讲了几个我们的故事,让他们知道周达不是一个消极的人。再介绍小说的内容,将其结尾与《活着》的结尾对比。《活着》的结尾是福贵与老牛福贵相依为命,周达小说的结尾是周达死而复生与一只小狗相伴,他常抱着小狗坐在公园里,喃喃自语说不死了, 反正活着跟死了没啥区别。
最后是观众提问环节。一个女生站起来,说:“秦老师,你好!请问这样一部谈死亡的小说笔调低沉抑郁,以及小说家周达的自杀是否过于消极?虽然你多次说并不消极,能否说明原因。”
我说:“我说不消极,但没说积极哦。就算是周达的自杀,也不消极。这只是一个可能发生的事件,没有任何倾向。弗洛伊德认为每个人都有自我毁灭的倾向。这是一种死亡本能,生命一旦开始,一种意欲返回生命初始状态的倾向随之而生。他选择结束生命,是对死的选择而已。”
稍停片刻,我又补充说:“当然,这只是一种个人行为,请勿模仿哦!”
接下来是一个男生提问:“老师,你好!《少年维特之烦恼》据说诱导不少青年选择了自杀,那周达的作品是否也会有诱导呢?老师虽说不要模仿,但既然这是一种选择,那就不免会有人这样做。”
我说:“还好吧,至少小说中的‘周达’最后活下来了。这是一个选择,但周达是提供做出选择的一种思路。虽说我们有求死本能,但有求生本能,这都会左右我们的选择。你若看透这些本能,生与死并无多大差别。”
最后一位提问者是一个年长的男人,他蓄着胡子,身材魁梧。“老师,你好呀!关于活着的意义,我来谈几句吧。”说完,他就看向我。我点点头,示意可以。
他说:“所谓的意义都是人自己赋予的。只有你经历过了,生命才会因有你独特的体验有了意义与价值。好死不如赖活着,活下去你才能发现生命的意义。”
我说:“嗯,日子还要继续,活着才是最重要的。”
活动结束后,我回家抱着小狗,看着周达的小说。
无戒365极限挑战营第三十四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