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丹奖评选委员会:
你们好!
我谨代表香港“爱.相信”公益组织的“对话生命”课堂参与者,推荐“对话生命”这堂课。
今天是爸爸离开我们四周年的日子,在这个特别的纪念日子写下这封推荐信,对我来说意义尤其重大。
2014年11月2日,我儿子10岁生日的前1天,爸爸拿到了病危通知书。对于37岁我来说,第一次经历这样的事情,伤心,无助,恐惧,迷茫等各种情绪汹涌而来,完全手足无措,家人们跟我的情况都差不多。绝望中,我发了一条朋友圈,很幸运,有好友看到后给我推荐了“对话生命”的课程(当时课程名称还叫“生命智慧”),说这是一个关于死亡话题课程,也许需要。我二话没说就报名了,因为我的急迫和诚意,助教给打了电话后,插班进了原本名额已经满了的第32期课程,很幸运地在12月下旬上到了这堂课。
课堂给我的震撼、冲击和干货——即那些从未想过,但是却势必会有机会面对的事情而需要的知识,是史无前例无与伦比的。
课堂回来以后,我决定好好践行课堂所学,用我最大的努力帮爸爸满足他的遗愿。2015年1月,我们带上爸爸妈妈和弟弟两家人,一起去海南旅游。那个时候的身体,对于出远门,爸爸本是不敢想的。但是我们准备好了轮椅,定好了非常好的5星酒店和舒适的行程。除此以外,我们还准备好了最坏的打算,但最重要的,我们全家人都在。爸爸非常动心,在全家人的鼓励下踏上了旅途。这一次的旅游,非常美好,成为了我们全家人永远的回忆和纪念。
回来以后爸爸身体每况愈下,我们尽全力陪伴,但不会给他过度医疗。某一天,我相信是时间跟爸爸去坦诚沟通死亡的事情和安排。如果不学这个课,我相信我绝对不会有这个意识和这个勇气。事实证明,这一次的交谈是非常有必要的。我听到了爸爸真正的心声,看到了他真正的恐惧。我就这样在病房里陪伴着他,一起面对这份恐惧,认真地向他承诺着我一定能做到的部分。
葬礼的安排都是跟爸爸沟通过的,跟随他的意愿,在选择一些事情的时候,我们非常清晰方向。在追悼会上,我读了头天晚上给爸爸写的一封信,全部在场的人都哭了。我尽情地抒发着我的悲伤,我跟爸爸大声告别,那一刻我觉得该做的事情我都做了,我没有遗憾。不仅如此,因为我学过这堂课,我感觉在爸爸的死亡这件事情上,我成了家里的定海神针。
接下来的时间,是帮助无比痛苦的妈妈一步一步走出。2016年,我带妈妈也走入了这个课堂,我是这期的的团长。因为这堂课,妈妈对于“死亡”这个神秘的不可提及的字眼开始有了松动的信念。妈妈的悲伤和眼泪得以在课堂宣泄。课堂回来,我跟妈妈有了关于这个方面的共同语言,我也知道了悲伤必须要经历的时间,而没有强迫她赶快停止悲伤,快点走出——节哀,是中国人最喜欢说的词,也是最错误的方式。
如今,爸爸远离我们已经4年。家里的孩子们都在健康成长,一家人相亲相爱。每每脑子里想起爸爸,我时常会嘴角上翘。跟老公聊起爸爸时,我们眼前浮现的都是跟爸爸相处时的那些有趣的时光。我深深知道,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因为这样的一堂生命教育课。
生老病死四个字,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病或老,但每个人都必然经历生和死。对于死亡这件100%概率的事来说,人们普遍所做的心理准备是非常低的,无论是自己的死亡还是亲人的死亡。所以这样的一个专业课堂对人真的是太有必要,因为这方面的知识,我们从小到大接受的太稀缺,几乎为零。
未知死,焉知生,除了死亡这件事本身,对于生命本身的意义同样重大。更多的人走进课堂可能不是马上处理死亡的事,而是如何活的事。
如今,这个课堂已经办了50多期,课程直接帮助了几百名学员(间接的无法统计),背后可能是几百个家庭,几百个可以安息的灵魂。我本人也介绍了好几个亲朋好友去参加,参加完的人无一不动容和触动。
除了社会意义,推荐的理由还有师资(助教团)专业,有专门的公益平台专业运营,从举办到现在的口碑和反响都非常好,非常具备被规模化推广的条件。
衷心期待能得到各位评委的垂青!
推荐者:
对话生命课堂第32期学员,36期助教,43期团长
2019年7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