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15 观复嘟嘟
以前看《射雕英雄传》,黄蓉动不动就扔出一锭银子来买单,帅得不得了~
看《鹿鼎记》,韦小宝嫌扔银子过时,都直接扔的银票~
但是在《武林外传》里面,小郭和秀才们的月薪才可怜的三钱银子,相比前面两部大剧,简直寒酸至极!
其实不是郭芙蓉小气。
“在明代,一个平民一年的生活只要一两半银子就够了,戚继光的士兵军饷一日只有三分银子,一月不足一两。”
所以在武林外传里面,同处于明朝的背景下,佟湘玉给郭芙蓉他们一个月三钱银子算是厚道了。
若是现代社会用银子、铜钱发工资,很多人一辈子也赚不到几十两银子。
金庸老爷子的大手笔,怕是很难在古代现实生活中出现。
有考古资料给出一个大致的比对:
唐朝:1两银子相当于现在的2000—4000元。
北宋中期:1两银子相当于现在的600元—1300元。
明朝中期:1两银子相当于现在的600—800元。
清朝:1两银子相当于现在的150—220元。
由此来看,古装剧中动不动就几两几锭的大把撒银的确很不科学。
一般来说,越早银子越缺乏,所以也更值钱些。
老百姓出门,揣上一袋铜钱外加几粒碎银子,够用好久了。
钱币换算
文、钱、银子、金子……
那买东西时,银子和铜板怎么换算的呢?
抛开严谨的学术讨论,即每个朝代是否存在通货膨胀、是否有战乱等因素造成的折算标准不同,
大致可以理解为:
1两黄金=10两白银=10贯铜钱=10000文铜钱
拆分得细致一些,就是:
1钱 ≈ 100文(80—150枚铜钱)
10钱 = 1两
1两白银 = 1000文钱
1两黄金 = 10两白银
一贯钱 = 1000枚铜钱
(“贯”只是宋朝的叫法,汉朝叫做一“缗”,清朝叫做 “一吊” )
宋人小说有所谓“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之说。
其实,这只不过是几个书生的愿望。
算起重量来,足以让诸位吓一跳,62.5万斤!
腰缠万贯?别说缠得上缠不上,缠上了也动弹不得。
钱多真能压死人!
偷钱
在古代,当小偷是体力活
钱这么重,在古代当小偷也是个体力活。
昆剧《十五贯》里,窃贼娄阿鼠从人家家里蹑手蹑脚地偷了15贯钱,摆出一副神不知鬼不觉的姿态,欢喜雀跃。
如果知道钱有多重,想来“娄阿鼠”还真做不了这些动作表情。
15贯的总重量达约94斤,得用一个大麻袋装,再加上串绳的重量,约摸有百把斤。
铜钱碰铜钱的声音,还真做不到神不知鬼不觉。
把偷到的百把斤钱,背出村庄,走上几里地,尽管是月黑风高,这娄阿鼠也是形同招摇过市。
运钱
运钱不是秘密
古人身上若带了钱,哪怕就是几十文,碰撞时必会发出叮叮玲玲的响声。
兜里有多少钱,你不说,旁人也不是傻子。
如果钱多要运,大抵都得用车,一旦上路,等于给车上贴上了“运钞车”的标签,一路么喝“这里有钱”。
长途贩运做生意的商人,不敢这么运钱,只能载货而来,贩货而去。
赚的钱,大抵只能在目的地或回老家的时候挥霍,身上只能带些小钱沿途花用,不可能有一路的风花雪月、纸醉金迷。
存钱
存钱是个伤脑筋的问题
家里积累的钱一多,堆放也成问题,于是就想办法窖藏。
窖藏不是放在地窖,而是用大缸装起来密封埋在地下,留给子孙后代用。
这种存“小金库”的地方,只有那几个挖洞的人知道,如遇天灾人祸,子孙飘零,这些窖藏的钱也就成了今天的“出土文物”。
只要窖藏被发现,往往是数以百斤、千斤,成片成片的,看着忒过瘾!
细想起来,使用金属货币的时代,还真是一个“让钱在阳光下流通”的时代,也是一个货物与货币等值交换的时代。
作为贸易的载体,货币的形式一直跟随人类经济,特别是工业经济和商品贸易的脚步不断演变。
从实物货币,到贵金属,再到信用货币,每一次升级都是人类认知不断前进的结果,也留下了无数精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