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你希望不,我是希望的。
下午上课的时候,讲到动机。
动机是什么呢?先来个定义:
引起、推动、维持与调节个体的行为,使之趋向一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
由人的自然属性、自然需要引起的动机称为自然动机。比如饿了进食,冷了穿衣。
由人的社会属性、社会需要引起的动机称为社会动机。
比如亲和动机、成就动机、权利动机、侵犯动机及利他动机。
铺垫完毕,咱们今天说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也就是社会动机里面的成就动机。
如果你问父母,希望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对孩子有何期待?
相信答案千千万,但希望孩子有所成就,这应该是个不错的选项吧。
当然,咱们在期待孩子有所成就之前,先要理清一个观念。
有没有成就,跟是不是快乐,没有绝对的直接关系。
有些父母会片面的认为,如果孩子一味的追求成就,会丧失很多人生的快乐。
这个观念可以肯定地说,是片面的。
好,抛开这个有争议的观点后,我们可以达成共识了吧,期待孩子有所成就。
咱们还是先引用书上的观点,说下什么是成就动机:
个体追求自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并使之达到完美状态的动机。
那是哪些因素在影响成就动机呢?
目标的吸引力:目标的吸引力越大,个人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程度越大,成就动机越高。
风险与成败的主观概率:很有把握的事和毫无获胜机会的事均不会激发高水平的成就动机。
个体施展才干的机会:个体为实现目标,施展自己才干的机会越多,其成就动机就越强。
好,重点来了,在培养孩子的成就动机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从大的方面来说,也就是家庭教养和社会氛围两方面。
家庭教养主要在于家长对于孩子的训练和态度。
比如书中提到的三点:
1.家长对子女的自律训练越严格,其子女的成就动机就越强。
注意审题哦,这边说的是自律的训练,也就是说,训练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即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为自己负责的能力,越早训练越好。
好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会觉得孩子越大越累,其实这里面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家长为孩子承担的责任太多了。不累才是不正常的。
2.尽量使用指导和劝告式的引导。
好比孩子最开始学说话时,静静地等孩子把话说出来,说得结巴、不清楚也没关系,可以给重复一遍清楚的发音,但切记帮孩子说或者不让孩子说。
3.避免过度的管束和限制,会使儿童的独立性较差。
这个建议跟第一点有点类似,首要原则,尽可能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哪怕站在你过来人的眼光来看,孩子这样做是错的,但错也是一种体验,孩子自己会长记性,会记住的。
很多时候,不走些错路,是没办法靠自己的力量辨别出什么是适合自己的路的。
说完家庭教养,接下来就是社会氛围了
这个理论基础就是,人都很容易受环境的影响。
就像这几年流行健身一样,不知不觉,大家都有了健身的意识。
有个名字麦克利兰的心理学家,研究了三十多个国家的儿童读物,发现在高度发展的国家里,儿童读物中有较多的关于成就和成功的内容。
这让我想起中国古代的读书人,视金钱如粪土,视二十四孝为生活准则。
好不好咱不评论,反正,假设你现在已经为人父母,孩子的未来,会藏在他/她从小接触的书籍中。
说到氛围的影响,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学区房了,家长们削尖了脑袋要买学区房,要进好学校。
为的是什么呢?
还不是为了让孩子浸染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吗?
举学区房的例子,可能会引起部分家长的反感,那咱们就想想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例吧。
我们平时在做某些决定时,是不是也很容易受同事和朋友的影响。
我们大人是这样,孩子也一样的。
以前的我会本能的排斥讲什么成就成就的,好像人就一定非得要有成就才配活一样。
心想着,平平凡凡普普通通过一辈子不是也很好。
这一年,受很多观念的影响,我自己的观念也发生变化了。
人活一辈子,能有所成就,这难道不好吗?
况且,本身单纯的获得成就,也是一个很大的快乐来源。
当然,人各有志,本质上,想怎么活都可以的,喜欢怎么活就怎么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