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寒假,我认认真真的读完了《三国演义》。清朝人毛宗岗将《三国演义》中刻画出三个典型的人物,称为“三绝”,即“义绝”关羽、“智绝”诸葛亮、“奸绝”曹操。对此,我有一点儿自己的小小看法呢。
称关羽为“义绝”,我觉得很恰当。不说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义释曹操这些耳熟能详的故事,使他的坐骑赤兔马在他被擒后绝食而死,就很能说明关羽的“义”。因为,一匹马尚且对主人如此忠心有义,更别说它的主人了。美中不足的是,关羽太过自大,不然便不会有败走麦城的结局了。
再说“智绝”诸葛亮吧。诸葛亮草船借箭,巧借东风,七擒孟获,要空城计吓退司马懿的大军,别让我对他的智慧佩服得五体投地,恨自己没长一个像他那样的脑袋。然而要说他聪明绝顶,我却要反对。一个聪明绝顶的人,会在重大事情上犯错误吗?我想不会的。而诸葛亮却在街亭一战时误用马谡,结果导致惨败,军事要地被别人夺取。有这样一件事,我认为诸葛亮就不能称得上“智绝”。
至于将曹操评价为“奸绝”,我更要举双手反对了。虽然曹操有“挟天子以令诸侯”“梦中好杀人”这样奸诈的一面,但是他爱惜人才,临死前还细心的安排身边人的生计,可见他也有充满爱心的一面;而且曹操很会用兵打仗。这样一个人物,仅用“奸绝”去评价他,也太不公平了。
《三国演义》中,刻画的人物形象形形色色,现在回想起来,面前还浮现出那一张张鲜活的面容。我想,这也是经典的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