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徐皓峰,武侠文学已经死了。
新一代的武侠写手,唯有马舸和徐皓峰最能入眼。可惜马大侠不再写了。小二十年前网络文学新兴的时候,网上出了一批比较厉害的武侠写手,比如清韵论坛的一些牛人,声名不著,但是文笔了得。后来渐渐消散,随着武侠文学一起湮没在受众更多的其它类型网络小说里。
那些曾经的执剑少年,如今也不过是捧着保温杯的大叔了。
幸好还有个徐皓峰。
徐皓峰和马舸的作品里都有真东西。徐皓峰写民国江湖,年代近,作品比起马舸的作品要更接地气。他写的太极、咏春、大成拳,都是一拳一脚甚至不用出手就把拳理讲透了,“师父”开篇主人公耿良辰就说:“比武的秘诀是头不躲--人的头快不过人的手。”“刀背藏身”里极致的刀法就四个字:力上刀尖。这些都是真实国术自实战里得出的经验,与想象力天马行空的“降龙十八掌”不同。而马舸笔下的高手和人过招,重要的一点是靠步法先把对手重心拿了,对手自然就跌飞出去。这可不是“乾坤大挪移”那样文人想象出来的功夫,而是可以放在任何技击术里的拳理。
徐皓峰的小说喜欢写市井,写小人物,武术的哲理可以借着民国时生活中的场景表达出来。他笔下的角色,讲拳的时候充满着哲思感,但即使参的透拳理,也参不透人生,在民国的大时代背景下苦苦挣扎,让徐皓峰的小说总有悲凉的气息,不是那种能够让人击节浮白的武侠。而马舸作品传达的情怀更大些,但不是金庸那种文人武侠表达的家国情怀,不是文人高高在上的俯瞰视角,而是一种切身的悲悯:众生皆苦,我亦如是。他笔下的任九重,隐了武林魁首的身份行乞二十年,就为了守住武林的脊梁不向朱棣跪拜献刀,却可以为了素不相识的穷苦祖孙二人把守了二十年的刀当了二十两银子。大真大痴,莫过于此,比单纯的为侠赴死高深几何?这是我更喜爱马舸的原因,虽然他笔下的侠沉甸甸的,让人心如铅坠。
徐皓峰小说受古龙影响很大,对白简练富哲理,对决时很少你来我往,往往是一招见生死。这种文风容易视觉化,小说就如同剧本。但是又有难度:电影镜头很难把一个动作蕴含的拳理表达的完美,另外如何把那些神神叨叨的对白自然的说出来而不显得做作,是对一个演员念白水平的考验。
武侠文化里公认的名作,比如金庸和梁羽生的小说还有李安的电影“卧虎藏龙”其实都是文人武侠,以武为皮,骨子里是满满的中国儒家情怀,表达着中国传统文人的世界观,金庸早期作品里传达的“为国为民,侠之大者”正是这种世界观的最好写照,而这种“侠之大者”的侠相对应的是西方的骑士精神,具有严格的阶层分工和相应的社会责任。金庸和梁羽生笔下的主人公,不少是被忠义家国缚的死死的,张丹枫和郭靖的背后,其实是于谦和文天祥的魂魄,是中国文人的骨气。萧峰只能自杀,因为他未全忠义。
但其实,侠,应该是自我的,是不能被束缚的,是不完美的,是要以武犯禁的。为国为民是侠,匹夫之怒也可以是侠。路见不平,不拔刀会心里不爽,即使不合大义,侵犯了权力规则也要拔刀,这是侠气。金庸中后期作品超越了“为国为民”这个范畴,笔下的杨过、令狐冲都是这样任性随意的人,不遵循固有的江湖规则,一个为了爱情不顾一切,一个和淫贼做朋友并娶了魔教公主。张无忌并不具备侠客的性格,韦小宝更是个反武侠的角色--不会武功,底层出身,人品有缺陷。能写出这些精彩人物的金庸老爷子,才能被称为武侠小说的泰斗。梁羽生笔下的金世遗也是我偏爱的一个人物,因其特立独行脱离了普通意义上“侠”的框框。
老一辈的武侠小说作者里,古龙笔下的人物最有侠气,特别是中后期的作品里。因为古龙与金、梁不同,他不是传统文人,甚至不算一个真正的文人,从他的作品可以看出他的文史功力比起金、梁要差得远,早期作品完全是赶着武侠小说走红的潮流混饭吃。但就是这样一个人物,却是个不世出的天才,在创作生涯中后期从日本剑豪文学和剑戟电影里汲取养分,创出自己独特的文风,把自己最在意的酒色、友情写进了书里,成为他中后期作品永恒的主题。他笔下的角色都是一些奇怪的人,鼻炎患者楚留香,四道眉毛的陆小凤,瘸子傅红雪、杀手孟星魂等等,这些角色做的事也离着“侠之大者”很远很远,但都重情义,轻生死,正是古龙自己人生的投射,也更符合中国古文化里对“任侠”的定义。金庸的作品里只有“笑傲江湖”和古龙的作品内涵近似,都是模糊了年代背景,正邪无法用传统价值观定义,是一部任侠的武林寓言。而以此改编的电影“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恰好是我认为的最好的武侠电影。
我也一直不认为李安的“卧虎藏龙”是真正的武侠电影。“卧”一片内涵是中国儒家的,但这部片子的表达方式完全是西方式的,武与侠都是形式。同样的手法完全可以去演绎莎士比亚的作品。所以这部电影本质上是西式戏剧,工笔油画画武侠,西方观众能接受,但我不喜欢它被视为武侠电影。我更喜欢“东方不败”和“新龙门客栈”,喜欢那种大开大合的写意表达方式。
侠也不一定非要用“武”来表达。阿城的“棋王”,我读的时候就感觉通篇是侠气。中国许多传统文化或手艺,武术、围棋、厨艺、茶道、中医等等,都可以达到技近乎道的程度,到了这个程度,很多理都是通的。李安另一部电影作品“饮食男女”里面有一段情节:郎雄饰演的老朱被以前工作的大酒楼请回去解决麻烦,以免酒楼被砸了牌子。老朱靠着丰富的经验和高超厨技解决了麻烦。这段场景就有侠气在。
徐皓峰在中短篇集“刀背藏身”的前言里引用了民国时写武侠的老前辈赵焕亭写的第一部小说“奇侠精忠传”里的一个段子。书是写乾隆、嘉庆年间事,开篇写个大雨天,说两个四品武官在一处民宅屋檐下躲雨,却不愿意敲门入户到民宅里面躲雨,因为扰民失身份。王国维评词,说词的境界有大小,无高低。“侠”也是一样。侠的孤高、襟怀、温暖,都能从这个小段子品出味道来。
武侠小说曾被称为“成年人的童话”,多熨贴的称谓。美国日本文化里都有漫画文化,有着大量而稳定的成年人受众,还可以衍生出电影、文学等其它周边文化。美式漫画泰斗斯坦.李老爷子在美国的地位不亚于金庸在中国。成年人亦有童心,也想成为超级英雄。美国人有蜘蛛侠,我们也有扫地僧。但是武侠文学这么优秀的属于我们自己的本土文化却没落了。这也许是因为,我们都曾梦想仗剑江湖做一个中国式的超级英雄,但这个世界总会有冷冰冰的声音在提醒着你:醒醒吧,傻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