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醒来,突然想起今天是父亲的生日,赶紧催促爱人洗漱然后一起回家。爱人一边起床一边唠叨,埋怨我连父亲的生日都记不住。
我第一时间把朋友圈更新为:日子太短,而我对您的爱太长。因此丝毫不敢懈怠,害怕我敬孝的速度赶不上您苍老的速度。
我的父亲是普通的农民,他不善言辞,却披星戴月的辛苦了大半辈子。也许是从小受家庭环境影响,我们全家人都不善于表达。尤其是那些关心的,充满爱意的话语,我们之间从来都不说。每次打电话也都是固定的几句:吃饭了吗?身体好不好?我妈去哪了?甚至很多时候都是长时间的沉默,觉得不知道该说什么。慢慢的,越长大越明白,越亲近,则无言。
随着网络的普及,使人们空间上的距离越来越近,心里的距离越来越远。尤其是逢年过节,放眼望去,满屏皆有情人。
说起来自己也是惭愧的,近年来,种种原因,对于父亲的生日缺席过好几次,除了打个电话,捎些礼物,就是朋友圈发个祝福信息。
想想发朋友圈其实父亲也看不到,无非是让自己看起来更孝顺些,减少些自我愧疚。
年前,父亲突发心梗住院,好在发现及时,才保住了性命。以前总觉得,父母是这世上最让自己内心安定的人,因为知道,无论自己走多远,他们永远如磐石般守在那里,不远不近,不离不弃。
父亲生病后,才发现,以前一直认为遥不可及的东西,随时都有可能降临到自己身上。以前一直以为永远不会离开的人,竟然不知道明天是否还能再见。那一刹那,我似乎提前领会到了“树欲静而风不止,人欲养而亲不待”的的悲痛欲绝。庆幸的是,我还有机会。
心脏搭桥让父亲不再因血管堵塞而胸闷胸痛,也在我和父亲心底间搭起一座桥。让我看到了以前我一直不曾理解父亲的地方,原来,满满的都是爱。
孩提时代,特别不喜欢父亲,觉得他老是黑着一张脸,没有别人家的父亲那么温柔慈爱。记事以来,每次摔倒父亲都不会理睬自己,有时还会捎带数落上几句。而当时,我多么希望父亲能满眼心疼的把我抱起来,问问我摔疼了没有。
中学时候,每次放假回家,父亲都要把我考试试卷检查一遍,印象中,我的成绩从来没能让他满意过。我当时很羡慕那些父母从来不过问学习的同学。我多么希望,每次回家,父亲能对我的生活多嘘寒问暖一些。
工作的第二年,当我把想要辞职回老家的消息告诉父亲时,他把我狠狠骂了一顿,他说没出息的孩子才想着回老家。我心里对父亲颇有怨言,觉得他一点都不爱我。
总而言之,有段时间,我特别羡慕别人家的父亲。觉得别人家的父亲哪哪都好。
后来,我才知道。小时候摔倒父亲不扶我,是想锻炼我自立自强的能力。上学时候父亲对我严厉,是希望我将来通过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不想我像他一样一辈子没出息。父亲不愿我辞去移动公司稳定的工作,是他知道他没有能力为我谋一份更好的工作。
我和父亲间的嫌隙还一直是有的,每次回家和他话都不多,更多时候我都在玩手机。
直到我有了自己的孩子后,我和父亲的关系才慢慢缓和,回家次数渐渐多了,也会隔三差五的买些礼物带回去。每次父亲都会说,以后别买那么多东西乱花钱,常回家陪我们吃顿饭我们就高兴了。
听着父亲那些话,我的心里是酸楚的。想着以前对父亲的误解,我的心底充满内疚。这个世界上,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父亲,只有对父亲不走心的孩子。
想起近几年,经常有新闻报道,老人去世后子女为讲排场花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办奢华葬礼。而在老人生前却门庭冷落,一点不尽子女之孝。身后豪华不如生前善待。
如果有幸,父母还健在,请多给他们打打电话,请多回家陪他们吃顿饭,而这些,远比在父母亲节日和生日的时候转发些不走心的祝福语更来得实在,更让他们欢喜。
我们一年年长大,他们一天天变老。然而,我们为人子女最幸福的事,莫过于当你拨通家里的电话,电话那头“喂”的那一声依旧温暖,慈祥,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