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淡忘的回忆,在《百工记》中找回了

文字和影像最能定格时光,而有心人,善用他们,把那些看似平常的点滴,汇聚成回忆的河流。《百工记》的作者——潘伟,便是如此。他是一位记者,闲暇时光,会背着相机出去走走,将镜头聚焦在了社会底层的造物行当,和他们聊聊天,记录下一些文字。于是,一本民间造物史,百姓生活志就这么诞生了。

翻开《百工记》,沉睡中的记忆被唤醒,那些久违的场景慢慢地浮现。记得还小的时候,小城镇里互联网还没普及,网购是一个不那么让人信任的词汇,线下的生意红红火火,店铺小摊,随处可见。手艺人们,都拿出看家功夫,“各显神通”,更有甚者,靠着过硬的记忆,撑起了一头家。

看到“推着单车的买糖人”,想起了小学的时光。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学校门口就来了几位骑着自行车的卖糖人,车位架上是棉花糖机器,还顺带有一杠子棒棒糖。一到放学,涌出的小学生,三三俩俩停留在了自行车前,好奇地围观者车尾架上那神奇的棉花糖机。

只见那卖糖人,将一小勺砂糖倒入旋转的糖机里,拿一根小木棍,在大盆子里徘徊,不一会了,一只偌大的棉花糖就出现了。那时候哪里懂得融化的道理,开心地拿着糖,一路走回家,却发现,棉花糖越变越小,越变越小,疑惑着原因,也不忘着急地吃上几口,免得棉花糖消失不见。

看到“流动的修车档”,想起那辆陪了我整个中学时代的自行车。银白色的车架,配上彩色的轮胎,很是炫目。但随着岁月的摧残,后来银色暗淡了,轮胎缝缝补补中,也变成了单调的褐色。那个修车档的老板,固定在了学校到我家一个必经的空地上,每次自行车出了问题,都会推到那里去修补。不知道他是否会疑惑,为什么我的车轮总是坏了,我是很疑惑的。后来才想起,有那么一段小石子路,我总是不绕路就那么踩过去,能不坏吗?

看到那补鞋匠、裁缝铺、路边下象棋的人们,卖蒲扇草帽的小摊、现在很少见的煤炭,这一张张的图片,带着我重走了一遍童年。很好奇,是否每个不是网络原住民的人们,都可以从这本书中,重温起曾经的记忆。

这里面的很多行业,已经慢慢消失在了我们的视野中。在“雕刻”这一节中也提到,手艺人潘师傅,自学书画和雕刻,养大了儿女。儿女虽然受他影响学习了艺术相关专业,但毕业后开起了传媒公司,而不愿意继续做一个雕刻匠。让人不由得想到,若干年后,这些民间技艺是否会流失呢?

《百工记》,不仅仅是一部分人的回忆录,更是一部值得回味的生活史,人间百态,尽显其间。或许是在互联网世界待太久了,那些精彩的资讯已经让人麻木,多少显得虚无。而《百工记》,让生活的味道回归,真实、踏实。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80后出生的孩子,童年是幸福快乐的,我们可以一边玩着红白机一边嚼着零食。也许现在在电脑边的零食品种更丰富,但是当初...
    甜暖相伴阅读 10,884评论 0 2
  • 清晨7:35,早起,赴一场玩具宴。 下午14:35,归来,和几只小精灵。 每逢回家,澜夕夕弟的玩具,常散落在沙发、...
    奕蘅王阅读 413评论 0 1
  • 如果,时光不老,我们不散。 我第一次到这里,看见马路边的理发师,我很诧异。他们的设备很简单,一一张凳子,一面镜子再...
    时年子周阅读 206评论 1 0
  • 从酷暑难耐的夏天到秋高气爽的秋日,去过忻州古城不下五回,总有一种情怀,想把亲身体验与热爱生活的你分享; 如果你有一...
    暖心的彩云阅读 707评论 0 1
  • 16宿命:用概率思维提高你的胜算 以前的我是风险厌恶者,不喜欢去冒险,但是人生放弃了冒险,也就放弃了无数的可能。 ...
    yichen大刀阅读 6,125评论 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