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纯词: 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
单音节单纯词: 一个汉字就是一个词。如:人、山、走、红、美。
多音节单纯词:
联绵词: 两个音节连缀成义而不能拆开讲的词。
双声: 两个音节声母相同。如:参差、仿佛、伶俐、蜘蛛。
叠韵: 两个音节韵母或主要元音及韵尾相同。如:窈窕、烂漫、逍遥、骆驼。
非双声叠韵: 如:蝴蝶、芙蓉、蝙蝠。
叠音词: 由两个相同音节重叠构成。如:猩猩、狒狒、饽饽、潺潺。
音译外来词: 用汉字模拟外语发音的词。如:咖啡、沙发、巧克力、奥林匹克。
拟声词: 模拟声音的词。如:哗啦、轰隆、叮咚、扑通。
2,合成词: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词。这是现代汉语词汇的主体。合成词的构词方式非常丰富:
复合式: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实语素(词根)结合而成。这是最主要的合成词构词法。
联合式(并列式): 两个语素意义相同、相近、相关或相反、相对。
同义/近义: 道路、朋友、制造、美丽、寒冷。
相关: 骨肉、眉目、笔墨、尺寸、口舌(比喻义)。
反义/相对: 开关、动静、买卖、呼吸、东西(方向或物品)。
偏正式: 前一个语素修饰、限制后一个语素。后一个语素是中心。
定中结构(名词性): 前语素修饰后语素的性质、领属、质料、用途等。如:火车、皮鞋、绿茶、象牙、课桌、手机。
状中结构(动词/形容词性): 前语素修饰后语素的动作方式、程度、情态等。如:热爱、微笑、狂奔、雪白、鲜红、网购。
补充式(动补/述补式): 后一个语素补充说明前一个语素的结果、趋向、程度等。前一个语素通常是动词性或形容词性。
动+结果/趋向: 提高、推翻、扩大、说明、降低、进来、出去。
形+程度: 改善、抓紧、延长、减轻、放大(严格说“放”是动词,“大”是结果)。
量词补充: 这种较少见,如:车辆、书本、人口(“车”、“书”、“人”是中心,“辆”、“本”、“口”是计量单位)。
动宾式(述宾式): 前一个语素表示动作行为,后一个语素表示动作行为支配、涉及的对象。如:读书、写字、管家、司机、投资、关心。
主谓式(陈述式): 前一个语素表示被陈述的事物,后一个语素是陈述前一个语素的。如:地震、霜降、年轻、心酸、胆怯、人为。
附加式: 由一个实语素(词根)和一个虚语素(词缀)结合而成。
前缀 + 词根: 如:老-虎、老-师、阿-姨、第-一、初-三、非-金属、可-读性。
词根 + 后缀: 如:桌-子、石-头、木-头、作-家、画-家、绿化、现代化、弹性、甜头。
词根 + 中缀: 现代汉语中极少见,如:糊里糊涂、古里古怪(“里”可看作中缀)。
重叠式: 由同一个语素重叠而成。
AA式: 爸爸、妈妈、哥哥、星星、常常、刚刚、慢慢。
AABB式: 多由形容词或动词重叠而来。如:干干净净、清清楚楚、漂漂亮亮、研究研究、讨论讨论、打听打听。
ABAB式: 多由动词重叠而来,表示短暂或尝试。如:研究研究、讨论讨论、学习学习、打扫打扫、雪白雪白(形容词也可,表程度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