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内存告急,64个G的内存已满,毫无疑问又该删照片了。手机相册里从2015年到2017年满满上万张照片。可以用“破窗定律”来形容我存照片的心情,存一张照片记忆又增加一点,美好的回忆不想删掉,然后上万张照片就这样存了三年。
我喜欢拍照片也喜欢讲故事,每一张照片都有一段故事。读者有眼福了,我想抽时间发发我的照片讲讲我的故事,有兴趣的你希望别缺席。
故事系列一:上海
漫漫旅途
2015.12.17 6:00
这是重庆冬日的6:00的早上,天色漆黑,零星的几扇窗户亮着,还有我的窗户。窗户里传着微信声相互提醒,整理好行李收拾好摄影装备,从重庆各个地方向重庆北广场聚集。7:45左右,王老师、稀饭哥、我还有肖导、黎导一个也不差。此次任务除了拍摄由湖南卫视制作的《我的纪录片》之中国第一登高人王老师以外,我们小分队还要挑战高楼,俯拍上海风景。8:42由重庆通往上海虹桥动车12个小时的行程开始了。
我们行进在魔都的路上,从天黑到天亮,再从白天到黑夜。从绵延山坡到宽广平原大家都没有睡意。看似咖啡作祟其实大家心里清楚是对上海高楼美景的向往。一路上大家聊着照片,王老师一张一张给我们讲述着他手机里的照片。每一张图片都是那么经典,每一张也有一个故事。整节车厢感觉只有我们的声音,我还看到邻座的阿姨也朝我们这边张望,他们也许想过来瞧瞧故事发生在什么样的美景之后,但碍于与陌生人交谈,也就三缄其口罢了。“照片就像平原上的小屋,每一个小房子里都有一个故事”王老师说。
司琪是谁?来时并没有提到,他是程咬金。21:30,上海我们到了。当每个人背着三四个包往出站口走时,一阵熟悉的声音传来“终于见到亲人了”。他就是司琪,曾经在南航做安全员,也到过人民大礼堂做服务生,如今一名纯粹的爬楼党,无楼不爬。
考虑到节目效果,此行王老师并没有带上他。倔强的他毅然独自乘飞机在出口站等了我们三个小时。惊讶是出于个人情绪,王老师可百感交集,他是军人所以对于无组织无纪律行为异常生气。可王老师也是性情中人,来就来了吧难道让他回去?我们知道,王老师心软了。
浦西第一高我们来了
2015.12.17 22:00
入住酒店,放下行囊,爬楼党的内心开始躁动。 军号已吹响钢枪已擦亮, 行装已背好部队要出发。带着军人的作风,王老师一声令下马上行动,直达北外滩新地标——浦西第一高楼。共66层,320米的建筑工地,除了顶层其他全部窗户已被玻璃围上。王老师说:“隔着玻璃拍照总觉得不是滋味,我们要赶在玻璃装上之前记录上海”。
来到现场,工地被包围得严严实实,每一个入口都有保安把守,监控悬在一楼墙顶。我们转了一圈勘察地形,决定以一个破墙角作为突破口。围墙2米高,对于他们没有难度,这是我第一次翻墙。司琪翻过墙探风,稀饭哥站在墙沿拉我,王老师用肩膀托着我的脚一小声惨叫进去了。23:00,四下无人但听犬吠。
摸着黑夜,我们既要隐蔽自己不被工棚里休息的工人发现又要寻找楼梯口。在这样水泥乱堆建材乱放的施工现场摸索到电梯算是万幸。这次我们没这么幸运,有楼梯也算不错了。每人背负着相机,三四个镜头,大约10公斤的包开始爬楼,大家兴致满满,好的开始算是成功的一半。到达16楼时,一扇锁住的铁门挡住了去路,凭借爬楼党多年的经验这栋楼应该还有楼梯。在形如迷宫的楼层里四下搜寻,果然又找到了一个出口,还有50层继续前进。拼体力更拼毅力,还有25层已经上气不接下气;10层,快了,快到了。冲上楼顶,只见钢管纵横架在空中,外墙用纱布包裹,偶尔有伸向地板外的架台用两三根钢管拼凑而成。(此处无照片,因为对于美景的惊叹胜过苦难)
尽管眼前的环境有多么不堪,楼顶迎面江风刺骨寒冷。现在是第二天凌晨,东方明珠已歇,船笛声依然在远处响起,你无法想象入眠的上海有多美。黄浦江划着浦东与浦西,高楼与上海中心大厦一起林立在夜色苍茫中。浦西的道路闪着光纵横在梦中人的楼宇之下。我们架好相机开始工作守着物换星移,守着上海第一缕阳光。
风景外滩独好
2017.12.19 4:00
凌晨四点,我们起床了。下一个目的地——外滩。当我们抵达外滩时沿江已有跑步的人,低机位的东方明珠又是另一番风韵。每次和王老师一等人外出创作,天气总是出奇的好。王老师一边忙于手中的拍摄一边口里念念有词“要是再来一点云彩就好了”。王老师是蓝天之子,老天看在他对摄影执着的份上都会恩赐他的期盼。我惊呼“看后面!”云从北边漫上来了,此时的阳光打在云上犹如一张翻转的金毯。跑步的人也驻足,掏出手机记录美景?
老街
上海是时尚国际范,但上海又是悠久古老典雅的。浪了一下午外滩,找不到回酒店的路了,正百度地图导航时,一阿婆提醒我们绿灯亮了该过马路了。阿婆似乎看出我们迷路了,说小姑凉要去哪里,我可以指引你们。阿婆慈眉善目不像坏人,手里提着一只鸡说是要走亲戚去看看她的妹妹。我们和阿婆顺路,便向阿婆了解了老人眼中的上海。阿婆操以后吴侬语,有些话听不太明白,但是基本意思都懂。阿婆说的最多的就是“高贵典雅淮海路,热闹好耍南京路”了。没有给阿婆拍照片,怕冒犯了老人家,分别时还是万分感激。
我是一个念旧的人,对于上历史的东西总会驻足张望感觉像自己经历过似的,心走的也是没谁了。想想杰伦歌词里的《一九四三》,大概也就是老上海的样子吧,“老街坊,小弄堂,是属于那年代白墙黑瓦的淡淡的忧伤”
说起年代久远的东西,文章基调一下子带入沉寂。该是时候停笔了,风景拍不尽,故事写不完。吃点苦又算什么,记录生活记录城市,我们一直在追求。但愿这篇文章能让你看到不一样的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