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书还附外二种文集,一是《北墅抱瓮录》,一是《花历百詠》。前者作者高士奇,初看到这个名字,似乎并不陌生,却也不太清楚其生平为人。百度,查过之后,恍然,早年读《康熙大帝》,这名字反复出现过。
附百度介绍:高士奇(1645~1704年),字澹人,号瓶庐,又号江村。 浙江绍兴府余姚县樟树乡高家村(今慈溪匡堰镇高家村)人,后入籍钱塘(今浙江杭州)。 清代官员、史学家。
早年家贫。康熙十年(1671年)入国子监,试后留翰林院办事,供奉内廷。康熙十四年(1675年),授职詹事府录事,不久升内阁中书,领六品俸薪,住在赏赐给他的西安门内。高士奇每日为康熙帝讲书释疑,评析书画,极得信任。康熙十八年(1679年)后,历任翰林院侍讲、侍读、侍读学士、《大清一统志》副总裁官、詹事府少詹事。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随帝南巡。冬解职归里,居平湖。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奉召入京,充《明史》纂修官。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三次随康熙帝西征,深得信赖。翌年,以养母求归,特授詹事府詹事。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升礼部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加正一品,以母老未赴。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卒于家,追谥文恪,葬于县城南郊。
《北墅抱瓮录》是他在康熙二十八年冬赋闲乡居后,于北墅栽植花木以自娱,道将园中“果树卉竹、蔬茹药蔓之类,各疏其形色品状,以为此编。”
全书共载花木二百二十余种,详记其形色、品味及用途等,不像小品文,倒像部辞书。但高氏才高博学,写此小书,随手拈来,文字颇工。读“枇杷”:“园中枇杷树皆数拱,贯霜雪而愈茂,秋萌冬花,春实夏熟,备四时之气。果色正黄,昔人称为蜡兄。广州产无核者,曰名焦,一作椒子,其花今多目为款冬,非也。按《本草图经》,款冬乃《尔雅》所谓菟奚颗,生冰雪中,枝茎不大。款冬、枇杷皆凌冬而花,故讹为一耳。”
家门前有一棵枇杷树,已经两年,现在已是秋天,该看它秋萌冬花了,从未注意过枇杷树的花,今年倒是要看看此花是何模样。
再如写银杏:“银杏花夜开旋没,罕得见。叶最繁密,片有刻缺,如鸭脚形。霜后叶色变黄,映以丹枫,烂若披锦,秋林黯淡,得此改观。”我一直以为银杏是无花而果的,现在才知树高叶密,夜间开花且短暂,只是我们目光不见,不是银杏不曾开花。
读这些文字,饶有趣味,想编者为啥不选《北墅抱瓮录》做主题,数量比《花木小志》多,高士奇比谢堃有名且有才,编把他的集子作为外一种,感觉附上去似的。
另一种《花历百詠》有二卷,是清翁长祚所撰。百度无查。“点校说明”介绍:生卒年不详,字榴庵,福建瑟江(今福建福州市)人,康熙五十年,以徐葆光从客出使琉球,并协助徐氏编有《中山传信录》。
怪不得,百度搜索他的名字,出现《中山传信录》以及《花历百詠》都有日本刻本。这二卷是按月题詠花事之作,皆七律。
不爱读清诗,只翻到我出生的月份看看,没读到特别惊艳的句子,留着以后写作可能借用到。
这最后一种,对我而言,不如前二种,而以《北墅抱瓮录》为最,《花木小志》其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