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时常在寻找那些既能触动学生心灵,又能教会他们写作技巧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小鹿斑比》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它不仅讲述了一个关于成长与勇气的故事,更在环境描写上展现出了高超的文学技巧,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片生机勃勃又暗藏危机的森林之中。
在《小鹿斑比》中,作者奥费利克斯·萨尔腾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充满生命力的大自然。从斑比诞生的那一刻起,周围的环境便被赋予了浓厚的情感色彩。阳光透过浓密的树叶,形成金色的蜘蛛网,整个森林回响着千千万万的声音,弥漫着一种欢乐的激动不安的情绪。这样的描写,不仅迅速将读者带入到斑比的世界,更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诞生时的喜悦与希望。
随着斑比的成长,环境描写也悄然变化,成为了反映斑比内心情感的一面镜子。当斑比第一次经历雷雨时,随着小屋里的光线愈来愈暗,恐惧感也愈来愈强。暴风雨呼啸着席卷森林,树木大声呻吟,斑比吓得哆嗦起来。这段环境描写,将斑比的紧张与恐惧展现得淋漓尽致,仿佛我们自己也随着斑比一起经历了那场惊心动魄的雷雨。
书中的环境描写还巧妙地暗示了故事的发展。比如,在法莉与斑比坠入爱河之后,作者用炙热的天气来暗示他们热烈的爱情。烈日炎炎,森林里异常闷热,整个森林像是瘫痪了一样,在炽热的阳光下萎蔫。这样的描写,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夏日的酷热,更仿佛能预见到接下来斑比与法莉之间热烈而真挚的爱情故事。
更为重要的是,《小鹿斑比》中的环境描写还深化了作品的主题。在斑比成长的道路上,他见证了人类对森林的破坏与对动物的猎杀。那些原本宁静、和谐的自然环境,因为人类的贪婪与无知而变得危机四伏。这些环境描写,不仅让我们对斑比的遭遇感同身受,更引发了我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
对我而言,《小鹿斑比》不仅是一部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更是一本生动的环境描写教科书。它教会了我如何运用环境描写来营造氛围、烘托情感、暗示情节以及深化主题。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引导学生们更加深入地学习这本书中的环境描写技巧,让他们在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学会用文字去描绘那些只属于我们的独特风景。
摘抄:
只有不断地将动物拟人化,才能避免人类的动物化。
世道沧桑,今非昔比。
随着树叶纷纷飘落,雨季来了。雨水似乎是铆足了劲儿,从早到晚,一直下个不停。有时候,连半夜三更都不放过,甚至还连续不断地下了一天又一天,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有时候,难得看到雨停了,谁曾想,原来不过是暂时的歇息,不一会儿,雨又浩浩荡荡地卷土重来。这个时候,空气愈发阴冷潮湿,四周灰蒙蒙一片,让人不得不怀疑老天爷一定是遇到了什么特别伤心难过的事儿,不然也不会没日没夜地痛哭。
刚送走了哭哭啼啼的大雨,转眼又迎来了怒气冲冲的北风。北风似乎被什么给逼疯了,一直没日没夜地狂叫怒吼,肆虐着整片森林,好像要把森林里的树全都连根拔起,如果可以的话,它甚至恨不得要将树木直接毁灭。森林里的树木,无论高大矮小都在顽强地抵抗,它们一边呻吟着,一边拼尽全力与北风搏斗。这时候,你能听见它们一齐发出哀怨的呜咽声,吱吱呀呀的叹息声,树枝突然断裂时清脆的咔嚓声,甚至还有万年老树躯干上的旧伤被北风无情撕扯时的忍痛尖叫声。渐渐地,很难再听到其他的声音了。只有北风肆无忌惮地咆哮,掩盖住了一切痛苦的声音。
白色的雪花漫天飞舞,有的还旋转着晃晃悠悠地飘落下来,四周一片寂静,整个世界都披上了白色的晶莹发亮的外衣。冬天的太阳一露出头,万物都闪闪发光,银装素裹的世界,那真是美得让你睁不开眼。
冬天仍在持续,依旧那么寒冷、漫长。有时候,天气回暖一阵子,但不久,大雪便接踵而至。雪越下越大,越积越厚,一踩上去,整条腿都会陷下去,迈起步来着实困难得很。
一场罕见的霜冻已经持续了好多天。空气格外清新、稀薄,寒风凛冽而刺骨。
唉!恶劣的天气和艰苦的生存环境太漫长了,似乎看不到尽头,看不到希望。它引发了原始的冲动和野蛮,更是破坏了他们对过去美好生活的回忆和彼此间的信任。良心也好,道德也罢,正应了这白茫茫的世界,苍白而无力。大家之间很少再有信任和同情,更别提道德与理智了。
四季循环,终于熬过了漫长寒冷的冬天,迎来了柳絮飘飞的季节。世间万物重新焕发出新的力量,高矮不一的树木都吐出了嫩绿的叶子,在柔和的阳光的抚摸下,绿叶像刚从梦中醒来似的,迷迷糊糊地张开笑脸,欣然接受阳光的洗礼。
万物都在变化,我们不能总是待在原来的地方。
必须学会独自生活。如果想保护好自己,想好好地生存下去,就必须掌握生存的智慧,必须学会独自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