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说,内疚是不会对戒掉坏习惯有帮助的。
越内疚越戒不掉坏习惯,因为内疚完了,压力也就释放了,就可以更撒欢了。当我们谴责恶习的时候,同时也提醒自己,这些恶习给我们带来的快感,就使得它们看起来更加诱人了。文章末尾还有关于这个的心理实验,总之这个方法是死路不通。
So,如何戒掉坏习惯
我有四步法可以帮助你戒掉坏习惯
1、承认
我先承认这是我的缺点,高自尊人士会承认自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然后才能逐步的改善自己,而不是一提到自己的缺点就谈虎色变,这里介绍一个工具,就是“笔记”,把自己的缺点写下来,放在那,心里就不会老是背着它,如果写下来,还可以把它当做是别人的缺点,我们对于别人的缺点总是可以提出很多参考意见,同样也可以写下来,这样,针对于一个人的缺点和改进方案都有了这个时候,千万不要想着如果这么做会有多么艰难,只把它当做别人的事给建议就好了
2、隔离
承认自己的缺点,就是承认了那些恶习给我们带来的快感,一旦意识到那些带来的快感,我们就可以清楚地分析,不是我们沉迷于那些坏习惯,而是沉迷于坏习惯带来的快感,这样我可以和我在那个缺点上的快感、情绪隔离开,你是你自己,你不是情绪和快感的奴隶
3、骗自己的大脑
那么实在忍不住的时候,应该怎么办呢?要分清楚,这个是你的潜意识忍不住,而不是“你”忍不住。你的潜意识是什么呢?是一个很好骗的小孩,咱们只需要欺骗这个小孩,我已经“做过”那个坏习惯了,我满足了,这就可以了。
具体实施方案:你在减肥的时候,是不是特别想吃甜食,比如说巧克力蛋糕,怎么办呢?拿一个巧克力蛋糕图片,在那一直看,看二十分钟,你的那个“很好骗的小孩”就被骗了,他就以为自己吃过了,他对自己说:“我已经吃过这个甜食了,我享受到了”。但是注意,别拿着真的巧克力蛋糕放那看啊,那个“很好骗的小孩”威力很大的,控制你去拿那个蛋糕只是举手之劳。
4、微习惯
彻底戒掉一个坏习惯的方法是用一个好习惯取代它。所以我们需要有一个养成好习惯的方法,顺便就戒掉了坏习惯。
因为潜意识是个“很好骗的小孩”,我们先让他往那边走,但是要让他特别好走,很有成就感的走,一个人如果完成了一项目标,就会对自己的大脑产生正向刺激,激励着你继续完成这个目标的延续,所以我们对于好习惯的设定要非常简单,简单到不可能失败也不可能不做,这就是“微习惯”,比如:每天做一个俯卧撑,当然这个习惯越具体越好,所以这个目标还可以做成,只要晚上9点的闹钟一响,我就去做一个俯卧撑。在这个过程中做到第三、四天的时候,你就会很自然而然的感觉到一个俯卧撑太轻松了,那么我做几个吧,顺其自然就好,慢慢的就养成习惯了。
我们要注意,好的习惯和坏的习惯都是习惯,是习惯大脑就喜欢坚持。因为坚持完成目标就会给他带来多巴胺的“奖励”。这跟吸一根烟是一样的奖励,只是完成一个目标而已。
以下为关于“恶习与内疚”的解释和实验,已经知道其中原理的可以省略不看
5、关于“恶习与内疚”的解释和实验
小王子中有过这样一个酒鬼,很好的说明了这种现象
小王子来到这个星球时,看见了一个人坐在许多空酒瓶和装满酒瓶的旁边。
“你在干什么啊?” 小王子问他。
“我在喝酒,” 酒鬼悲伤地说。
“你为什么喜欢喝酒呢?” 小王子问。
“为了忘记,” 酒鬼说。
“忘记什么呢?” 小王子难过地问。
“忘记我的羞愧。” 酒鬼低着头说。
“羞愧什么呢?” 小王子想帮忙。
“羞愧喝酒啊!” 酒鬼说完后再也不开口了。
以下是心理学家对于“恶习与内疚”的解释和实验
首先,有一种观点认为,恶习给我们带来的快感在心理层面非常的根深蒂固,以至于当我们忏悔时,内疚感反而激发了大脑的欲望。当我们谴责恶习时,同时也提醒自己,这些恶习给我们带来的快感,就使得它们看起来更加诱人了。
心理学家让志愿者们做过一个实验,他们让一部份志愿者先解读一些含有诸如“内疚”或者“懊悔”这些词语的句子,而另一部分志愿者只解读一些中性的句子;做完实验后,心理学家再让这些志愿者们组词。结果发现,解读包含有内疚感句子的志愿者,在进行组词测试时,更容易组出与欲望相关的词,像“快乐”、“刺激”之类的;而解读中性词语的志愿者,则较少组出与欲望有关的词,而更多给出“快艇”或者“刺猬”这些中性词语。
很明显,解读有关内疚感的句子,反而会让他们联想到更多关于欲望的东西。心理学家们还发现,这些潜意识能够转化成真正的感官体验,比如有负罪感的人,更容易在办公室吃甜食,而且越提醒吃甜食的坏处从而激起他们的负罪感,反而越增加他们对甜食的享受。
其次,负罪感除了激发人的欲望这样一种弹簧效应,还会引发一种“破罐子破摔”的心理效应。简而言之,就是当人们戒除坏习惯失败时,很容易就自暴自弃,增加对坏习惯的沉溺。这就是为什么许多节食爱好者一旦某天多吃了一个馅饼,那么就往往会继续大吃大喝直到严重破戒。他们心想,反正今天已经多吃了一块了,那就干脆把剩下的都吃了算了。而相反,研究发现,那些能够很自然地享受美食,没有心理压力和负担的人,往往也更不容易发福。
这种效应在生活中也有很多例子。比如有研究发现,“禁止吸烟”的标志反而会增加人们的烟瘾;另外,美国人相比法国人更容易产生负罪感,而美国人的肥胖率也比法国人高很多。心理学家指出,如果希望人们养成好习惯,那么应该正面强调健康生活的好处,而不是过度地向公众解读恶习的危害。
第三,当想到恶习的长期影响时,有负罪感的人往往会过分焦虑,而焦虑也是消耗心理能量的。于是焦虑就会与意志力争夺心理能量,越焦虑,意志力越差。所以越是有负罪感的人,能消耗的意志力也越少。而偶尔的放纵反而能保持更大目标的意志力,使我们在接下来的情境中抵制更多的诱惑。
最后,沉溺于内疚还会让人们逃脱本应负的责任。内疚给人们提供了开脱的借口,因为内疚本身会让人们在心理上感觉受到了惩罚,从而让人们认为自己不需要再负更多的实际责任。还有研究发现,内疚还会导致拖延,当内疚感使人想起过去工作的不愉快感觉时,人们就会变得犹豫不决,害怕继续犯错误,此时,内心会有一个放纵的小人出现,告诉你,那就干脆别做了,不做就不会犯错误了。于是在内疚感和放纵欲产生冲突时,大好的工作时间就这么被浪费掉了。
所以你看,内疚感并不会如我们想象的那样,让人们“知耻而后勇”,与日常生活中的坏习惯做斗争。相反,沉溺于内疚还会给生活造成更多的麻烦,还让坏习惯更加根深蒂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