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卓北北,这里是[这不是书评]。
由于今年的疫情,1月18日回到家基本就隔离起来了,好在带了书回来,昨天刚刚把《三体》的第三部《三体·黑暗森林》看完,可最后那只留在小宇宙里的生态球却好像装进了我的脑子里,一直挥散不去,书里的一切对我来说或许真实发生过。
以我对自己的定位,只是个还能看得懂几个字的“文盲”。从知识储备量来看不够读《三体》这套书,很早之前就有朋友推荐过,直到去年夏天才入手,昨天才读完。读三本书拖拉那么久,不能以工作强度大作为推脱借口,也并非做了大量的知识累积,纯属是自己没了学生时期的那股子闷劲儿,以前把读书当做知识储备,现在却变成了纯属消遣,可每过一段时间,自己就会复盘一遍,对比自己想要成为的人的年龄坐标,就会反省浪费的时间去了哪里,稍作休整之后又变成了之前的样子,这也是减肥了几年,依旧保持着胖胖的肚子。
好像越说越远了,这些文字表达只是想要把[这不是书评]这个系列的定位解释清楚,本人才疏学浅,不足写书评,真的要确定内容的类型,我想就是上学时老师布置的“观后感”吧,这样更贴切一些。
读前和读书中我所产生的疑问和找到的一系列“答案”,当然这些“答案”也就适用于我自己。
1、“三体”是个啥?
上学时候物理不好,也许是自己确实太笨了(不能怨老师讲课枯燥),可是对物理类型的科普读物感兴趣,也是17年夏天入手了《时间简史》后才发现物理世界真的像科幻,原来不发生化学反应物理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就有那么多好玩的东西。
带着【“三体”是啥】这个问题,我到百度上查了一下,就像下面这张图。
我还是带着脑子读书的,果断的选择了[天体力学名词]这个条目,结果如下:
乍看下去,我还是不知道“三体”是个啥,一点儿概念都没有。这给了我读它带来了很大动力,好奇心驱使要比应试的耳提面命更能引发学习兴趣(这点儿得记下来,以后说不定有了孩子用得上)。
我有这样的心理:上学的时候我要是学不会,肯定被老师和家长唠叨死,可现在!我工作了呀!没有考试的呀!也不会被试卷为难的呀!
找个直观的三体建模吧,就是下面的这副图的样子:
也就是说任意三个天体只要形成三个质点的结构都能叫“三体”,最直观点的现实感受,就是地球-月球-太阳这样的关系。
2、“三体”具体长什么样子?
第一部读下来,我的思维逻辑是这样变化的:游戏命名?!类地行星名称?!类太阳系名称?!宇宙类人族群?!
刘慈欣对“三体”世界最直观的描述就是通过一款AR感官游戏进行的,给我的个人感觉是,这个游戏很好玩。主要是里面的代入感很强,即使只是读文字,也会发生共情,是因为游戏世界的描述比较类似白话的攻略,而这个游戏的描述真的就像是对“三体”世界的副本描写,尽管在读的时候会产生很多疑惑,但是描写足够直观,读起来比较爽。
其实整套书都没有正面描写三体人的外观样貌,尤其是外露的思想结构,这颠覆了以往我对外星人外貌特增的刻板印象,打破了“ET的样子就是外星人的样子”的想法,如果你的立体思维比较好,那就是你幻想的样子,在我脑子里,最后归结的样子就是下面这个样子:
就是格鲁特的形象,无性繁殖、遇水则发、失水冬眠,很符合“三体人”的生存状态。
3、“质子”?“智子”?
物理学中对质子的解释是这样的:质子(proton)是一种带 1.6 × 10-19 库伦(C)正电荷的亚原子粒子,也是物质基本粒子——原子——的其中组成部分。一个质子是由三个夸克组成的,其中两个带正电,一个带负电,这也是质子是带正电荷的根本原因。
通过发音不难理解,“智子”就是一颗被赋予了智慧功能的“质子”,书中描写“智子”工程对“质子”的低纬度展开,确实对我带来了视觉上的冲击看。如果喜欢去游乐场的朋友,可以参考太空飞车的视觉感官。不过对于“质子”低维度展开这一描写,对我来说真的就是像大梦一场。
4、量子纠缠是什么?
“量子纠缠”这一名词并不是我在书中读到的,而是读了一半时,有一次和朋友坐在一起聊天,说到《三体》这部书时,朋友提出“量子纠缠”这一话题。第一次听时,有点新鲜,觉得这应该是个新大陆,聚会结束后,为了弥补我对这一话题缺乏的知识点,还是仔细查看了一些资料。
量子纠缠其实是个量子力学概念,当几个粒子在彼此相互作用后,由于各个粒子所拥有的特性已综合成为整体性质,无法单独描述各个粒子的性质,只能描述整体系统的性质,则称这现象为量子缠结或量子纠缠。简单直观的讲,根据量子纠缠,当“智子A”进行一些动作时,“智子B”会做同样的动作,利用量子纠缠,三体人就是利用这个来使用“智子”传递地球信息和监控地球的。在僵局打破后的世界,还做出了人工智能AI,使得“智子”更为具象和生动。
5、低熵体是什么?
《黑暗森林》快要完结时,终于描述了第三个文明世界里的人,坦白讲,那一部分看的脑子里有点空白,因为确实对于一些名词没办法理解,其中就有“低熵体”这个名词。
对于热力学之前几乎没有太多概念,先弄清楚了“熵”是个热力学名词,还原到大众了解的相关知识点——热传导,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不可能作相反的传递而不引起其他的变化。最初熵就是用来描述“能量退化”的物质状态参数,随着科研的进步,最终探讨出熵的本质是一个系统“内在的混乱程度”。下面的图可以直观的解释这一描述:
那么低熵体就可以理解为熵值较低。根据定律,熵值越大能量越均匀。根据全球人口密度这个概念的引入可知,地球的熵值应该不高,而歌者文明应该是一个喜欢熵值高并且维持的一个种族。
6、二向箔真的存在吗?
看到最后一章时,书里描绘的宇宙在我眼里已经是一个非常拥挤,且战争频频发生的状态,其中就太阳系的二维化尤其是震撼了我的对宇宙的直观感受。
书里对二向箔的介绍有限,但这也正是引起我对这种物质好奇心的根本原因。通过引力波检测知道它的质量足够达到一艘飞船的质量。其次通过体积描述得知它的密度巨大,因为只有一张银行卡大小,且没有厚度。对它空间的描述,二向箔处于二维世界,所有被吸进去的三维物体全部降为二维状态。
书中对于降维这一说法最相近的应该是对智子的描述,二向箔的降维描述更多的是物体变化的过程,这不禁让我想到了生物学的切片和小学数学里一个立方体的分解组成。也就是将一个物体展开至没有厚度,只是二向箔是个极限数学的概念。
这么设想:一个纸折的四方体,沿12条楞拆开,有6个面,理论上这就是一个三维的四方体降维至二维的过程。但是现实生活中,纸张也是一个扁平的立方体,然后再根据它的楞展开,不断地这样展开,直至最后组成这一立方体物质的原子也展开~这样的一个降维展开会是一个怎样的宏大场面。
那么二向箔这种质量巨大的降维武器是否真实存在,答案应该是显而易见的,所以看得后脊梁发冷,如果真的有其他文明研究出来这种武器,那么我们应该庆幸,现在的宇宙还是处于黑暗森林的状态,互不打扰。我们也该庆幸,人类还没有出现这种武器。
7、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都是真实存在的,只不过我心里一直有一个疑问,人类总人口近200年内的大爆炸,今年人类总人口更是突破了70亿,那么我们的存在是不是争夺了其他物种的生存权呢?
其实在看到最后小宇宙归还的部分,我当时并没有弄明白那个小宇宙对大宇宙的关系,在我思维里就是靠外力做了一个太空舱,然后利用全息投影和光照模拟了一个小世界,应该是个球体,才能有所延伸,这是我自己唯一能想象出来的了。至于最后的物质归还,在我看来其实都是一样的,即使程心带出了那个鱼缸,那么就能保证其他小宇宙的人也会放弃自己的现有生活来成全别人吗?
总之不论是哪个定律的角度,在我看来大家做再多的小宇宙都还是不能独立于大宇宙存在的,所以在我看来并不存在归还一说吧。
以上就是我在读三体所能感受到的。我对自己生存的这个世界是存在敬畏的,对于这种写实科幻作品更是有种不可自拔的喜欢和幻想,尤其当书中的世界面临的发展变化时,更是时常会自省自我存在的价值。
我是个典型的实用主义者,但是却有一个爱幻想的脑子。一方面认为自己需要学以致用,另一方面在学习的过程中又不知道自己的学习内容之后会有什么用,所以经常处于一种迷糊的状态中,只有集中注意力的学习时,才会明白自己想要的是学习的快感,随着时间的累积,最后形成了自己现在的思维体系。
其实挺感谢爸妈对自己读书方面的引导的,因为在我现在的生活中,每次的阅读都变成了不一样的旅行,而不是简单的打发时间而已。
如果你是一个科幻迷,或者你是个物理迷,刘慈欣的《三体》非常推荐。 我的书单推荐指数:❤❤❤❤❤
我是卓北北,这不是书评,只是读书的读后感,欢迎各位关注,交流心得(不怕我混乱的思维逻辑就好:-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