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木子读吧陪你的第1111天」
假如你2007年在北京刚好需要结婚,如果不出意外,丈母娘会逼着你买一套北京的婚房。那十几年后的今天,可能仅仅靠这套房产,你就已经身价近千万了。
2003年前后,大多数富豪都是是清一色的煤老板,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个人能力有多厉害,而是他们进入市场的时间节点,恰好踩在了康波周期过度建设期的初始阶段。
全球的大宗商品60年一遇的牛市,外加中国如火如荼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地产开发,不论是电力还是钢铁,都离不开煤。就像雷军曾说过的那句“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
地球有四季交替的规律,宏观经济也同样蕴含着规律性。目前,主流的经济周期理论都以中短期为主,比如代表设备更迭的10年朱格拉周期,代表地产建筑业的15年库兹涅茨周期。但涉及更长的时间范围,周期预测就会因为受到太多变量干扰而变得困难重重,所以经济学界才有这么一句话:经济有规律,经济无周期。
但是偏偏有这么一个苏联经济学领域的怪才:康德拉季耶夫,他基于对英、美、法、德等国一百四十余个样本进行统计分析,在1923年提出了“长波经济周期假设”,然后以此为基础,创立了一个时间跨度最长的经济周期模型。这个以60年为尺度的康德拉季耶夫波动周期就被称为“康波周期”。
从美国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的滞胀到日本失去的三十年,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千禧之交的互联网泡沫,到2008年次贷危机,甚至中国2008年开始的地产黄金时代,这些经济大事件几乎都能在康波周期中找到注解和预判,以至于中国金融周期大师周金涛曾感叹“人生发财靠康波”。
只要踩准一次康波上升周期,你就得到了迅速完成家庭财富积累和人生跨越的门票。那这个康波周期到底是什么呢?
康德拉季耶夫分析了欧美国家近两百年的经济发展变化,认为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体系中,在技术创新的带动和商品价格波动叠加下,大约每六十年一甲子就是一个完整的循环周期。这个周期可以分为5个时期,分别是:衰退期、再投资期、繁荣期、过度建设期和混乱期。混乱期的结束就意味着衰退期的到来,从而实现一个完整的循环。
在衰退期,经济萎靡不振,金融萧条,消费乏力;到了再投资期时,资本缓慢复苏,新科技开始在制造业上显现出催化作用,随着社会不断复苏,经济发展速度逐渐转入快车道,于是再投资期的尾部就会迎来繁荣期;当繁荣期时的乐观情绪到达顶峰,就进入了过度建设时期,这期间人们投资风险偏好日益激进,股价飙涨,大宗商品价格走牛;随后到来的就是混乱期,投机性交易充斥金融资本市场;当过高的资产价格进行价值回归时,金融泡沫随即破裂,于是衰退期再次到来,形成新的康波循环。
有些人可能觉得这个规律似曾相识,没错,大名鼎鼎的美林时钟就是依托康波周期做的简化模型。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美国暴发,致使美国全社会范围内的经济活动停摆。本应加快这一轮康波周期从衰退到萧条的进程,但美联储为了稳定市场,开启了无限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物价持续上涨,导致严重通胀出现在了2021年底到2022年初这段时间。无限量化宽松政策将利率拉到最低水平,直接降低了借款成本,造成流动性泛滥,居民投资房地产和股票市场的热情空前高涨,股票和房价市场不断飙升。
2021年10月美国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6.2%,创近31年来最大涨幅。2022年5月,美国的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上涨8.6%,再次刷新40年来最大涨幅。通胀形势日益严峻,美联储不得不开始了大幅加息缩表,并且进入了通胀不停、加息不止的死循环。
这是美国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无限量化宽松政策买单,却也因此抽干了市场上仅存的流动性,资金从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回流进入债券市场。美国国债收益率出现了10年期收益率低于两年期收益率的倒挂现象,这个一向被用于警示美国经济进入衰退的信号终于出现了。所有这一切都在预示,美国经济仿佛再次走到了周期更迭的节点。
如今,由信息技术带动的第五轮康波周期已经走过了繁荣的顶点。2005年以后的世界经济,靠着美国天量印钞,外加中国强劲的工业制造能力,在艰难地抵抗滞胀周期的到来。然而,周期是无法抵抗的,只能有限地推迟。那我们中国如今的经济到底走到了大周期的哪一步了呢?
1982年至1990年是近10年回暖的再投资期;1991年到2005年是这轮周期里的繁荣期,为期14年;2005年到2018年是13年的过度建设期,这期间我们历经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但快速V形反转,因为科技爆炸的潜力还非常充足,云计算、5nm芯片、电动车在当时都是一片蓝海。
自1982年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持续、高速增长的“东方奇迹”。1986年,经济总量突破1万亿元;2000年,突破10万亿元大关,中国超过意大利成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2010年达到41万亿元,超过日本并连续稳居世界第二;2016年至2018年间,中国经济总量连续跨越70万亿元、80万亿元和90万亿元大关,占世界经济的比重接近16%。
但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加剧、全球技术进步放缓、全球收入分配格局恶化、全球化速度显著放缓、逆全球化势力抬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导致的社会大停摆等原因都将使滞胀程度进一步加剧。于是,海外需求周期性萎靡、国内外贸企业竞争加剧、大宗商品和建筑产业链产能严重过剩、社会“内卷”加剧,这些就是滞胀的初始表现。
而俄乌冲突导致的地缘关系紧张又为“滞胀”的发展笼罩上一层阴霾。但我们也不必过分悲观与担忧,“否极”之后一定“泰来”。按照康波周期来计算,新一轮的康波周期上升阶段将在2025年左右开启,而技术革命在这一阶段起着关键性作用。
2021年至2025年是中国第十四个“五年计划”建设期,也是全球经济因为新冠肺炎疫情造成停滞甚至萧条的关键恢复时期。在这样的关键时期,中国提出了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国经济增长中的消费正在成为主要驱动力量,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也将稳经济促进消费摆在了首位。
现在,距离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还有26年时间,正好与新康波周期的上升阶段重合。面对新时代的百年变局,历史给予了中国技术革命难得的战略机遇期。
一个以60年为尺度的规律,在运行百年后,依然可以将误差控制在5年内,确实足以令人惊叹。
让我们拭目以待……
专注运动+财富管理:关于19年运动更多的分享,请关注:木子读吧,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健一生身,读千卷书,行万里路,2023与你一起见证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