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景帝刘启是中国历史上少有回头浪子。在年少时,他性格蛮横成性,甚至打死了吴王刘濞的儿子,但是正是因为这次事件,他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开始悔改。当刘启登基后,他却成为了一个仁慈之君。
然而刘启登基也是值得庆幸的,因为如果他更为娇蛮的兄长刘武上台执政,那么文景之治就可能不复存在。
现在看来,景帝的所谓仁慈可能只是御用文人对他的美化。实际上,刘启是一个心胸狭窄的君主,对于曾经反对他成为太子的周亚夫就是最好的证明。刘启上台后很快找到借口将周亚夫杀死,这是因为他对周亚夫有所忌恨。那么为什么汉景帝在历史上被美化为仁慈的君主呢?其实,他所面临的形势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当时中央受到诸侯王的威胁,刘启上台后必须应对这一局面,因此他可能被迫采取一些仁慈的措施来稳定局势。
公元前157年,32岁的刘启继位,史称汉景帝。刘启上台后,就不得不面对同姓王可能谋反的问题,于是他在晁错的建议下,开始实行削藩的政策。晁错先是主张削去吴王刘濞的封地,却遭到了外戚窦婴的反对。不过楚,赵以及胶西三国因罪被削。
这一下诸侯哗然,各藩王把晁错视为眼中钉。吴王刘濞见朝廷削藩,就开始会同其他诸侯王发动叛乱。他以诛晁错安社稷的名义,联合各地的诸侯王起兵。公元前154年正月,刘濞首先在广陵起兵,接着胶东、胶西济南、淄川四国同时响应,包围临淄。赵则与吴兵汇合西近,如此以吴王为首卷入叛乱的共有七个藩王,史称七国之乱。他们以清君侧为借口,一时势大。
景帝刘启在慌乱之中又听了与晁错有私仇的袁盎建议,杀了晁错,来安抚诸侯王。让刘启没想到的是。诸侯王们并未买账,而此时景帝后悔杀了晁错,急忙派李靖率领一支军队前往迎战。并派太尉周亚夫率三十六将军讨伐吴楚叛军,又命窦婴代为大命窦婴代为大将军,屯兵南阳,监视战局。三月后便平定了叛乱。
此后景帝延续文帝的治国策略,继续维持安定局面并发展生产。他鼓励人民迁徙到人口稀少的地区进行生产,并减免了一半的田赋。景帝重视农业生产,晚年时还强调了农桑之本的重要性。为了予民休息,他没有新建土木工程,只是为自己修建了一座规模不大的阳陵。同时景帝也采取了轻刑宽政的措施,多次大赦天下并废除了酷刑。
他奉行黄老的无为而治思想,允许百家争鸣,同时也重视儒学的教化作用。景帝继续与匈奴和亲,并设立官使在边界进行交流。他在位期间维护了安定局面,实现了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景帝善于用人,并重视外戚的才能,同时不让其专权。景帝在公元前141年逝世,享年4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