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多年,考试却从未远离。
三十年前,我国沿海地区大部分都已经实行改革开放,我所在的农村算是属于比较边远,几乎没什么改革的气息,大多沿袭老一辈的生活,捕鱼的捕鱼,种田的种田,中间夹杂着零零散散的小商贩,温饱是需要解决的最大问题。县城的玩具业比较发达,有门路的都跑到县城去打工,逢年过节带回来的玩具,足以让我们羡慕很长一段时间。
然而这一切都与我没有什么关系,我已经七岁了,到了读小学的年纪,周围的邻居大多入学比较晚,跟我同班的有九岁,甚至十岁,也没有人觉得诧异。读书在祖父辈眼里或许就是认识几个字就行,至于出人头地,光宗耀祖,那差不多是天方夜谭。
懵懵懂懂的上了几个星期,该玩的仍到处玩,也不记得学了些什么。忽然有一天,老师宣布要考试?考试是个什么东西?回家问父母,父母说要好好考,考不及格,回家没饭吃。考试的那一天,老师让我们把书收起来,然后每个人发了一张比作业本大不少的白纸,写得密密麻麻,说不能看书,按照提示,把知道的写出来,就是考试。
我看得晕乎,不知道写啥,隔了一会儿,一个女同学低声的在哭,接着另一个,一下子就变成一大片。老师走过去,问怎么回事,说不会做,回去老爸不给饭吃,考得不好要打屁股。我觉得挺好玩的,这些女同学也真是的,不会就不会,哭啥呢?我也不会,有什么呢?一节课很快过去,老师把试卷收走,有一些还没哭完,而我压根也不知道考什么,写了什么。
几天过去,老师把试卷发了下来,说全班只有几个及格(具体忘了多少),最高分是一个留级生,毕竟人家是二进宫,轻车熟路,当我们还在琢磨啥是考试的时候,人家已经因为成绩不佳而留级了,现在在我们这些菜鸟面前总会找回一点面子。
我看了一下成绩,oh,居然是65分,及格。看了看周围的本家堂姑堂叔还有其他人,都是四五十分,跟我同村的居然没有一个及格。不及格的女生免不了又哭一阵,要不是老师制止,估计都可以哭到放学。我心里想,考试也不是很难嘛,这样瞎蒙都及格,她们真是笨得可以。
回到家之后,我把试卷给老爸看,老爸眼前一亮,居然65分,及格,老爸拿给不识字的老妈看,老妈刚好认识数字65,赶紧晚饭加菜,奶奶碰巧晚饭轮到我家,也过来凑热闹,老人家连65都不认识,听说及格,高兴得跟考中状元一样,拿出了省吃俭用的一块钱给我。一家人像传阅圣旨一般,薄薄的一张试卷看了十几分钟,晚饭就在和谐的气氛中度过。
我拿了一块钱,饭后立马跑到家隔壁的小卖部,买了心仪已久的玩具,老板的儿子跟我也是同班,看到我说,听说你考了65分,真有出息,我家的居然考了单位数,看来不是读书的料。
没过几天,奶奶给的一块钱花完了,我问老师,什么时候再考试,老师很惊讶,估计教这么久 ,第一次有学生问什么时候考试,说,这个单元才开始,要过两个星期。或许我从第一次考试之后就喜欢上了考试。后面的成绩基本比第一次好,不过零花钱也没有多少,一年级结束后,获得了班里的学习标兵,奖了八块钱,这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笔巨款,花了挺长时间才花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