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地域歧视,可我怎么觉得是地域优势
一大早我就听见隔壁02号门口吵吵嚷嚷,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声音。
实在吵得有点凶,我就凑到大门的猫眼看了看,男人应该是02号家的,女的一身蓝色工作服,像这里的物业聘请的清洁工。
我根本听不懂他们在说(吵)什么。
我是从市区搬到郊区的,本地人说的话还是非常难听懂,我是指,他们自己互相对话的时候。
但奇怪的是,他们和我说话,我大多能听懂。
由此我想到自己十多年前去香港,每年去两三次是家常,去当地的小巷,小摊,小餐馆,和老板交流时,当地的老板都说粤语,我觉得能听懂。
从香港回来,让我不由地产生了“此生已经懂粤语”的错觉。
再说说去国外的感受,我口语水平一般,但是用英语交流没有障碍,不过,两个当地人在一起说话,似乎我的听力就很打折扣了。
这些生活中的经历让我思考一个问题——“和当地人顺畅交流”的错觉是怎么来的?
作为一个外来人口到一个相对不熟悉的地方,是会常常有找不到归属的焦虑的,
我们和当地人通畅的交流,除了人与人本身的肢体认知,是不是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当用他们的语言交流的时候,他们会无意识地流露对外来人的照顾,这种照顾体现在语言里,或慢一点,或更易懂一点,或离外来人语言更近一点。
这种地域带来的差距, 积极来看,是一种优势,让对方自然而然有一种需要照顾你接受度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