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这篇影评的时候,我正在听林俊杰演唱的《末班车》,
“别逗留,末班车要开了,
路到了尽头,
回头是为永留心口的人,
好好走”
听起来多像《嫌疑人X的献身》中石泓决定开始假装跟踪狂时的心情。
决定帮她,是因为情感。怎么帮,则是理智。这终究是一场理智与情感的较量,缺席任何一方都是遗憾。
除了《嫌疑人X的献身》,东野圭吾还有一本至今让我挂念的书,叫做《白夜行》。许多人在讨论这本书的时候,都不会忘了引用这段经典的话:
我的天空里没有太阳,总是黑夜,但并不暗,因为有东西代替了太阳。虽然没有太阳那么明亮,但对我来说已经足够。凭借着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当成白天。我从来就没有太阳,所以不怕失去。
太阳缺位的天空,只有无尽的永夜。但夜空中出现的一份光亮,就能够在绝望压顶的生活中为生存辟开一条道路,支撑着你走下去。对于雪穗而言,亮司就是那缕微弱而不可或缺的光。
当这缕光消失,雪穗可以坚强地从心中抹杀对幸福的最后一丝渴望,继续用假面“幸福”地活下去,延续着属于两个人的生命。
这种“最绝望的念想、最悲恸的守望”与《嫌疑人X的献身》中“最纯粹的爱情,最好的诡计”有异曲同工之妙,但爱情的性质却截然不同。前者是心有灵犀互为光源的期许,后者却是毫无希望惟有献身的致命单相思。
或许有人会问:明明石泓和唐川惺惺相惜,为什么还要多此一举重点描绘陈婧这个角色呢?和唐川的惺惺相惜不足以支撑他在不断地制造谜题与解谜中活下去么?有这样旗鼓相当的人不足以激发他的斗志么?
答案是,不会。后者完全是出于观众看到两个演技派过招时的脑补。
石泓并非是一个心理健全的高智商人士,即便智商再高能力再强,作为一个不被社会承认的失败者,石泓也是存在着自卑情结的,而且他的自卑还与一般人的自卑有着截然不同的特质。
心理学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越是像石泓这种缺乏生存目标的人,越需要一个象征美好与希望且柔弱的人,且这个人通常是个女人。通过对她竭尽全力的保护,来体现自己的生存价值。
所以唐川的出现,拯救不了石泓。就算没有这个陈婧,他依然会遇见下一个陈婧。在他的内心,他的生存价值因为保护者身份的生成而存在。
这是性格背后掩藏的宿命。
这也是这部改编后的电影的优点和缺点所集中之处。
【你们与光同在】
当我们将目光投向这部中国版《嫌疑人X的献身》时,会发现苏有朋在这部电影中最值得嘉许之处除了已经被讨论过的成功本土化,另一点就是对光线的应用。
少年初相遇时,高智商的两个人惺惺相惜,世间所有的光线呈现出温暖包容的模样,他们的脸上洋溢着笑容。
成年后的石泓陷入生存无用论中,自暴自弃想要吊颈自杀之前,屋内毫无光线,压抑逼人。直到走向死亡的前一刻,他听见陈婧带着女儿敲门的声音,才放弃了自杀的念头,佝偻着身形小心翼翼推开门。开门的一瞬间,阳光洒落,陈婧和小女孩的微笑仿佛带来了全世界的光辉,大方明亮的暖色调毫不保留地展示了陈婧一家对于石泓的意义。
从此之后,扫过他的镜头里,都开始有光线出现。无论是自己独自在家伏案解题时从关闭的窗户里投射进来的光,还是前去欣欣小吃店拿快餐时外界的光辉。
但对于陈婧一家而言,石泓充其量是个朋友,是一根救命稻草,是报恩的对象,是牢狱之灾即将到来时投入的微弱光芒。这缕光芒与爱情无碍,只和恩情有关。当石泓第二次敲门,进入陈婧家,决定帮助母女一家摆脱嫌疑人的身份时,他的进入并未让陈婧母女家的明亮度产生任何变化。
陈婧不吝惜于对身边的人释放善意,影片中暗示的前身份,和现在小吃店打工者的职业都表示她是个具有魅力并能够和人大方相处、沟通无碍的人。这一点从她初来乍到就知道带着女儿去隔壁拜访一段中能够看出。但石泓是个除了自己以外没有任何值得牵挂的社会关系的人,他唯一的执念就是保护好带给自己光亮的这个家庭,以无威胁、不妨碍、纯护送的方式与姿态,将这两个人送到更好的选择身边。
这两道光,对于彼此的意义完全不同,也就注定这是个爱情悲剧。
于是《嫌疑人X的献身》,也就注定是以嫌疑人(推理线索)为定语,以献身(爱情)为主语的电影。
【中国版·可圈可点】
日版珠玉在前,韩版煽情有余,中国版想要做出创新,只能另辟蹊径。于是苏有朋在电影里做出了以下改变。
1.改变叙述重点:以“齿轮”为隐喻,串联起以唐川为代表追查正义的警方,与以石泓为代表制造谜题的嫌疑人方,以角力为重点。
王凯的表演可圈可点,曾经在《如果蜗牛有爱情》里扮演过季白季大队长的他,穿上西装分析案情毫无违和感,从电视剧咖转型电影咖,有这样一个角色加持,可谓是个较为成功的开始。(唯一的问题是太像警察,反而学者的感觉弱了些。)
可塑性极强的张鲁一,曾经在《红色》中扮演过高智商徐天的他,收敛起聪慧状态饰演落魄内向孤独的石泓,也毫无违和感。(顺便安利《红色》,欢迎移步去看张鲁一大大四秒拆枪的片段。)
当小鹿斑比遇上老鹿斑比,两只有演技的鹿自然是旗鼓相当,双峰对峙。
王凯与张鲁一都是电视剧咖中的演技派,两个角色又是在设定上旗鼓相当,高手过招不是火花四射就是笑点连连。
再次相逢时,张鲁一倍感惊喜,忙进屋张罗着寻觅吃食。但在王凯拿出一个档案袋时,张鲁一的表情出现了一瞬间极为微妙的转变,看电影的时候这个变化稍纵即逝,但让我惊喜万分。对表情的精准控制力让观影者立刻就能发现身上所散发的距离感,虽然你并不知道他究竟哪里出现了变化。
登山时,张鲁一的背包让王凯心生疑惑甚至是恐惧,他拿出斧头的瞬间,观众也顺着王凯的视角开始思考是不是会出现惨绝人寰的一幕,王凯故作镇定的样子也调剂了原本紧张的气氛。
最后的拷问室对峙,王凯的台词被张鲁一恰到好处地关在门里,就此打断,彰显着属于唐川的不舍、遗憾、责备,也体现着石泓的自尊、骄傲与一丝丝不忍。
从肢体到台词,二者都在尽心演绎,油然而生的气质,让人为之感叹,导演选角的确下了功夫。
编剧还精心给二者增加了一些原著中没有的对垒情节,不剧透了,观影中会有惊喜。
2.增加细节演绎:跳出旧作束缚,以贴近生活的创新打动人心
电影中最令人动容的几个瞬间,除了已经聊过的石泓开门遇见陈婧一家和石泓与唐川聊天时的微表情变化,以下几个段落也值得关注。
陈婧与前夫争斗的过程全程高能,林心如的演技炸裂,考虑到当时她的身体状态,能演出这种效果实在应该点一百个赞,毕竟连我这种看恐怖片都不眨眼睛的人,都捂着胸口久久没回过劲儿来。
陈婧女儿在命案发生后对石泓产生感恩之心,石泓开始使用摩斯密码的方式给小女生鼓励。温馨十足,却也短暂。
石泓居然因为陈婧的一句话,第二天换了外套。不仔细看还真观察不到。默默的在意比高调的表白更打动人。
石泓看见坤哥将陈婧载回楼下,他在与陈婧对视之后带着伞回家。镜头整体采用了昏暗近纯黑的色调,来表示他的情绪。因为这个镜头是只有他自己知道的,不需要以追踪者的角色引起警方关注,所以是真情流露。结合后面的告白,这里大概是石泓明白陈婧遇到了最适合她的人,他需要放弃自己保护者的身份,转而变成跟踪者的身份,引发警方的注意并引起陈婧的反感,心中珍爱又不得不放手的表情吧。张鲁一这一段的表演和镜头完美搭配,眼神沉痛不舍而无能为力,明明是自己制定的最佳策略,却必须以离开她们为代价来进行。裤脚被雨水浸透,如同他心里凉透四肢百骸的冷。
至于网上热议的落叶随水片段,嗯,有用心来进行分镜头设计,也有认真剪辑,作为新晋导演算是不错的尝试。
3.量身定制音乐:铺垫情绪,串联情节,一气呵成
苏有朋专门挪出了资金去为电影量身打造音乐,虽然不至于成为享誉内外的经典,但是与剧情完美衔接,丝丝入扣,起到了很好地烘托气氛的作用。
最佳应用之处是将小女孩的特长设计为单簧管,在演奏的时候将背景音乐悄无痕迹地引入,切换镜头,明媚的音乐将石泓的表情带入。唐川说,石泓是一个任何事情都只会用数学来判断的人。在计算数学题的他用笔轻轻地画着一个又一个三角形,内心的愉悦与安宁只有他自己知道。
相信你也看得出,那,其实是一个又一个三三拍。
【缺憾·核心演绎】
正如在文章开始就提出的问题,《嫌疑人X的献身》,也就注定是以嫌疑人(推理线索)为定语,以献身(爱情)为主语的电影。
为了创新,苏有朋将重点放在了嫌疑人上,将这部电影的主线正式变成了唐川与石泓交锋的过程,也达到了原著中对于“齿轮”的重视。唐川身上寄予了导演和警方对于光明的渴望,甚至于连最后的镜头都是王凯穿着帅气走入天堂一般的盛世白光中,象征着正义永存,即便是无用的齿轮也有存在的权利,而不应该被他人以任何理由无情剥夺。
一部好电影,讲清楚故事就可以了,但是一部高质电影,却绝不应该止步于此。当作为定语的嫌疑人,变成了主语,就注定他的“献身”在这部电影不得不被弱化。
可问题在于,如果没有“献身”,石泓根本不会成为嫌疑人,故事根本不会发生。陈婧自首,警察结案,一切over。
日版最为人称道的部分,便是堤真一在片尾循序渐进,最终爆发的演技,极好地诠释了原著中的这段文字:
他猛然一个转身,双手抱头。“啊——”他发出野兽般的咆哮,咆哮里夹杂了绝望与混乱的哀号,那咆哮,听者无不为之动容。
警察跑来,要制止他。“别碰他!”唐川拦住,“让他哭个够······”
石神继续嘶吼,似是要呕出灵魂。
石泓以毁灭他人生命、毁灭自己的自由为代价,来保护自己所爱的光明,却在最后关头功亏一篑。石泓不懂陈婧,陈婧也不懂石泓,在这种情况下,石泓的献身变成悲壮的讽刺,智商上的碾压和情感上的破碎给他带来的是对生存价值的双重否定。无论如何,在这一段中,石泓都应当是重点。
恰恰在此处,成为了这部电影最大的败笔。
就我个人的观影效果而言,石泓与陈婧最后一次相遇,这是原著最重要的片段,也是电影中最后一个高潮,无论如何氛围都应该是引发思考的,可是虽然陈婧哭得真的真的很认真,但是电影院里面一秒钟破功笑声不断,不知道这个锅应该是导演来背,还是林心如来背,或者是长年累月的偶像剧氛围来背。
就算是要突出唐川,以石泓和陈婧为背景,也应当做到让石泓的声音盖过陈婧的声音,可是张鲁一还没来得及释放“呕出灵魂”的悲痛,就被镜头模糊过去了。即便将重点放在“无用的齿轮也是重要的”,也不能完全忽视石泓的“献身”和他“献身”不成后人生崩塌成废墟的瞬间。
如果一定要以这种方式拍摄,那么减弱陈婧哭泣的音量,减少她声音出现的时长,而将重点放在张鲁一的嚎啕声的摄录中,这一段将会更加令人意犹未尽,思虑良久。哭泣是释放情绪的表现,根据重要程度而有所调整。对于陈婧而言,她只是愧疚,而对于石泓而言,那是他人生的毁灭。
毕竟这部原著的精髓就在于情感和理智的纠结,只关注推理和正义,忽略了高潮的人性关怀,悲剧意味就此减弱,不得不说这一段没拍好真是有点遗憾。
用尽全力跑了前99米,最后1米放弃冲刺,这是累了么?还是没有看见终点线在哪里?
这一点不免让我回去又把日版多看了几遍。
【尾声】
苏有朋显然是对这部电影用了许多心思,综合水平在日版之下,韩版之上,评分在7.5左右应该不为过。部分镜头的设计,是与导演对原著的理解有关,故而也不必过分苛责。鼓励优质电影脱颖而出,才能看到新鲜血液的产生。
只是在鼓掌过后,还是会为这个因为爱情献身却被弱化的嫌疑人,感到一丝惋惜:“他抱着什么心情说出那样的话?他分明背负着更大的痛苦,却对她只字未提,反而祝贺她重新出发。”毕竟,让他成为嫌疑人的,正如原文作者所说,
“这不是我的大脑,这是我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