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学习一种知识、一种技能,很容易浅尝辄止见异思迁,结果多是一事无成。针对这种情况,有经验的人提倡一门深入,就是对一种知识、技能要深入地研究不断地实践,之后才能象庖丁解牛一样,神乎其技,游刃有余。
各行各业都是这样,比如科学界、体育界都是要一门深入专心致志才能够做出惊人的成绩来。这些年常听到的“匠人精神”也是一门深入的精神。乃至有人说“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
然而有些人一门深入后却出现了偏差,可谓走火入魔。这些人在某个领域努力地学习实践,有了一定的成就和心得,然后自信心就开始膨胀了,以为他所做的事情比世界上其他任何事情都重要,他做的能够解决世界上的任何问题。
最近我就遇到了两个这样的例子。有一个研究推广《诗经》的先生,他把《诗经》推崇得至高无上,认为读了《诗经》就能够解决中国文化的所有问题,乃至可以解决全世界的问题。谁要是对《诗经》略有不敬,他就跟谁急,就直斥人家没文化。
无独有偶,又有一位研究《说文解字》的先生。他对所有的文章、句子、词语,都要用《说文解字》中每个字的本意来解释。认为只有那样才是回到“根本”,才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而完全忽略语言的发展、词义的引申。比如他批评“仁”,说仁的本义是把敌人杀死后收留他们遗孤,所以“仁”的思想本质是残忍恶劣的。然后,由此推论说,提倡“仁”的孔子是“万恶之源”。
我开玩笑说,这真是“《诗经》治百病,《说文》解千愁”!
这样的专家,在他自己的领域里自娱自乐是没问题。但如果要雄心勃勃地用他的理论来教化世人——他们看起来是有这样的意图——则未免太有喜感了。
庖丁解牛,技进乎道,但是庖丁并没有认为杀个牛就能够解决天下的问题。刘翔是百米栏的冠军,但我想刘翔也并不会认为跨个栏就能把世界问题给解决了。
要一门深入,才能把事情做好做专业;但也要知道学无止境天外有天,才不至于孤陋寡闻自欺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