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几次审稿时,都会利用职务之便欣赏一下所收的文章,看了几篇感触颇多。
也许是因为我们是新一代的“00后”吧,感觉我们所作的文章与上几届的文章差异极大,但客观来讲,这种变化是不好的。从上届“春风若,暖到寒时,甜渗苦处”到上上届“一步一执手,此生尽相授”,再到我们这一届的“樱花树上的少年琥珀色的双眸如一湾清泉,薄唇色淡如水……”,大有“语不惊人死不休”之势。
收到的稿子里满目尽是“呢喃”“江南”“惆怅”“刻骨铭心”“似水流年”这样的词句,令人啼笑皆非。这让我想起了一位朋友的评价:“感觉用尽了自己毕生所学,但不知道在写啥。”
这真的是我们想要的文学吗?
我认为不是。
这种“逻辑混乱,形容词泛滥的长句子”不能被称为文学。我们是否要好好反省,除了白衣少年、青山才子之外,我们就真的没有一点东西可以写了吗?现在的青春真的什么都不剩了吗?
文学社为文字开放,但我们不应该接受的矫情和搬弄是非,现在却打着“青春文学”的名号出现。我们所要的是朴素的、真诚的文字和看过后会有很深感触的内容,而绝非千篇一律的长句子摘抄。
如果当今所谓的“古风”,只是卖弄几笔“轻纱”“眉目”“春江”而没什么实际含义;如果现在所谓的“青春”,就只是你侬我侬唧唧歪歪的分手与重逢,那岂不贻笑大方?
所以说,归根到底,就是少了一种修养。
看过一百本校园言情和一百本名著的人就是不一样。
在这个世界上,张爱玲只有一个就够了。尾随她绞尽脑汁想写这般词句的人,再也不能得到更多的赞赏。而现在的青少年的的确确是“为赋新词强说愁”,但用词再美都遮掩不住苍白的内容。
尽管或许郭敬明、饶雪漫这样的写手在我们这一代眼里是不可诋毁般的文学“巨匠”,他们的作品成为了我们有些人拼命效仿的模子,而充斥着“爱马仕”“LV”之类的文章深深地影响了我们这一代人,腐蚀着我们的价值观,使我们写出来的文字都太过利益化。但只有用笔去开拓一片新的,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风格与潇洒才是正道。
这个时代,不是只有浮躁的爱情和物质,有太多的东西值得我们去写、去看、去为之流泪。如果只执着于那点朦胧的爱恋,向往那些纸醉金迷的情感,那写出来的文字,也必定肤浅和幼稚。
爱情不是青春的全部,青春也不单单是为了爱情而存在的。我不想看到我们这一代人在五十年后回想时,只能想起一个单薄的身影,抑或是一个轻浅的吻。
写了这些,我觉得都是肺腑之言。但我也相信,还是会有不少人会在看了之后骂一句“神经病”,然后继续坚定地写长句子摘抄,罢了罢了,只得叹息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