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菜手艺不佳,也没跟人学下厨做饭,从小到大吃过做多的饭菜,除了学校饭堂阿姨做的,估计就是自己做的了。三年级开始,放学回家要自己做饭才有午饭吃,哪管好吃与否,只要饭不焦,肉煮熟,菜放盐,就完成了填肚子任务。小时候觉得一日三餐还真多,幻想如果不吃饭还不会饿就好了,偏偏长身体的时候还容易有饥饿感。
那时候带着妹妹,我做什么,她吃什么,管饱不管好吃。在农村家家户户差不到的肉菜,只不过邻居的饭菜香喷喷的,有乡村田园味,我做不出来。记忆中连伯母家的白粥都特别好喝,有米香味,我俩姐妹煮粥就一把米,总觉得人少米少煮粥都没味道。那时候我还纳闷,是不是看厨房烟窗就知道我做得不好吃了,别人家飘出来的是袅袅白色炊烟,我家做饭没什么烟升起来。如此,我和妹妹凉拌着简单不讲究,无花样的饭菜长大。回想起来怪可怜的,俩孩子气色不好,也不长个,可那会没参照对比,也就没留什么阴影。
到了初高中住校,没想到饭堂饭菜那么难吃,所以在妹妹心里,我做的饭菜就胜了一筹。特别是放假回家,我做饭,她在旁边打杂,做好吃的当然吃得开心,做得很一般,她也吃干净,从不挑剔。她没说过,这个菜不好吃。很多时候,我是开心的,开心我们一起做饭吃饭,开心今天完成填肚子任务了。
我做啥,妹妹跟着吃啥,厨艺不精这件事,没有困惑过我,毕竟不用端去别人的桌面,还有就是年少无知,不知美食是一种追求。
后来上大学了,室友带我打开了味蕾的世界,去不同的地方聚餐,尝各种菜,爱上了螺蛳粉,偶尔宿舍一起做饭,我做的菜有人吃我就放心了。后来谈恋爱了,去旅游了,爱上了酸辣口味,爱上了火锅。遗憾的是,厨艺不怎么长进,也没想有何造诣。
毕业出来工作,在公司可以点外卖,在家可以吃小吃和宵夜,但吃惯了自己做的饭菜,在外面吃久了甚是想念自己做的饭菜,于是想吃什么就马上做了吃,可以天天吃番茄鸡蛋面当宵夜,可以弄个蒜蓉番薯叶就心满意足地解决一顿饭,可以熬粥炖汤蒸鱼,在那些一个人做饭吃饭的日子里,自知厨艺平平,也起码能做点饭菜慰藉自己,我可不嫌弃自己的厨艺。
到后来,胖子毕业过来一块住,我习惯做饭,他习惯出去吃,两个人经常就吃饭问题斟酌一番。有一次,我做了好几个家常菜吃饭,正常口味,但他不怎么吃,或许是不对口味。我问,是不是不好吃。他说还好吧。最后他也没怎么吃那些菜,我第一次感觉自己做的饭菜不好吃。兴许是那一刻的醒悟太突然,兴许本是心思敏感,兴许是从来没想过胖子会不喜欢我做的饭菜,一时间竟凉凉的,失落。
我从没想过,妹妹从不嫌弃我厨艺不精这件事,对我意义重大,给过那个曾经自卑懦弱的姐姐成就感,自信,和温暖。二十多年来,她没有说过一句,这个菜做得不好吃。我做什么她都愿意吃,她没乐开怀地说,哇这个超好吃,也没说这个不好吃我不吃。这些年简简单单的动作,曾给予我无形的尊重,鼓励和爱。
上次去广州看妹妹,我特地带了饺子皮,小碎肉刀等工具去给她做饺子,她最爱吃饺子。那晚上的饺子很好吃,就是饺子馅没放够盐,有点淡。看到妹妹吃得开心,感觉自己很厉害。
年少自卑,成长不易,谢谢你从未嫌弃姐姐的小菜一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