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从三昧真火中看文化烈焰

随着电影院里哪吒铿锵有力的那一声“给我破!”,观众眼中映射着哪吒从三昧真火中补全的身躯冲破带着“美元”符号的天元鼎,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中国动画电影向世界影坛突破的脚印,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磨灭的印记和传承。

《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从定档开始就备受观众的瞩目,观众期待着电影能持续上一部电影的优良视觉效果和剧情设计,延续“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倔强精神。然而,当电影票房持续迈进50亿,60亿时甚至目前已过百亿时,未走进电影院的路人不禁疑惑:真的好看吗?好看在哪?我们可以从台前幕后窥见一二。

台前,我们看到的是中国传统神话故事、中国传统文艺的优美呈现:三维动画复现“山河社稷图”,八卦阵让《周易》哲学可视化,青铜饕餮纹、汉代漆器色化为视觉特效,观众走进影院,在光影流动中与传统文化撞了个满怀,升腾起血脉为经、文化作纬的共同情感,在三昧真火中仔细描摹燃起的文化烈焰,这是属于中华民族的自豪。

如果台前观众体会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想的碰撞,那么幕后就是电影人“我命由我不由天”倔强精神的由衷体现。“我们就单是在这点了一个火,也希望这个火蔓延到整个行业整个社会,每个作品每个项目都是渺小的,你必须和这个世界去碰撞”这是《哪吒2》导演饺子在幕后纪录片《不破不立》中说的话,事实上,138家国内特效公司、4000多名动画人接力;穿心咒600块碎肉每一个都是单独去做切割;5分钟打戏画6个月,没有动作可以参考就在工作室自己先演一遍,“这个东西永远没有做完的那一天,只有它上映的那一天”。这种“死磕”精神让我们产生了深刻的情感共鸣,这种情感共鸣的背后,是中华文化中"自强不息"的精神内核在当代的生动演绎。哪吒的故事之所以能够跨越时空,正是因为其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始终流淌在中国人的血脉之中。

《哪吒2》的成功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它展现了中国文化创新的无限可能,也展现了文化自信的强大力量。在未来的文化创作中,我们需要继续保持这种文化自信,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用创新的方式讲述中国故事,让中华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这不仅是中国电影人的责任,也是每一个文化工作者的使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