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粤语文化的传承

一段时间以来,粤语逐渐式微。说粤语被认为是没文化的表现。而在流行文化方面,也江河日下,影响力日薄西山。想当年,粤语区的流行文化可是金字招牌,在北京的娱乐圈,听说是广东来的都高看几分。那时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可是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代表。吸引了众多的明星艺人南下,如唱《涛声依旧》的毛宁和人靓声甜的杨钰莹。连凤凰传奇当年都是在深圳夜总会的。

      那时广东有李春波,甘萍,孙悦……一首首脍炙人口的经典从这里传遍全国,影响了一代人。我们的珠江台也很争气,拍出了《公关小姐》、《情满珠江》、《外来妹》《乱世香港》……具有地方特色的好剧,《公关小姐》还登上央视,一时火遍全国。 广东人的务实肯干,思想开化,吸引了全国的目光。粤语文化也得到了极大的弘扬。

一个地区的文化传承、发展,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影视作品的推动。自2000年后,广东就再没发现有影响力的作品旦生。慢慢的,连讲粤语都成为没文化象征。真是可悲可叹啊。

庆幸的是,近年粤语歌又有了起色。本土歌手唱作的《大风吹》、《晚风心里吹》、《无憾》《此生无憾》、《真的爱着你》等等复古唱法的歌曲都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不但在粤语区火,而且火到了外省,如《此生无憾》,成为了最近上影的《哪咤2》的插曲,《晚风心里吹》被李克勤带到了梦幻西游女儿村。影响力今非昔比。

以上几首粤语新歌,既新又不新。唱法怀旧,若不认真考究,还以为是九十年代的老歌。这就提醒我们,粤语歌既要创新,又要有所传承。要创新,就一定要研究透一个问题。为什么九十年代,粤语歌那么红火,红火的原因是什么?我认为是歌词的意义和思想内涵。人是感情动物,歌词要言之有理,言之有物,才能感动人。第二就是怀旧的唱法,必有它的独特之处。恰恰是最能体现粤语九声六调的韵味。二者合一,想不红都难啊!

    对于粤语,我是有情结的。这么优秀的文化,在封建社会几千年都不消亡,现在百花齐放的大环境下竟然消亡了。既对不起祖宗,也是一大遗憾。现在有这些优秀的歌曲作为载体,忽如一夜春风,吹遍大江南北,真是好事一桩。希望我们的本土词曲作者,以弘扬粤语文化为己任,多点创作优秀的,能反应地方特色,时代特征的好歌,滋养我们的下一代。让大家共同感受,粤语的美,粤语声韵的魅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