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也不怕,虽然不一定对,但完全可以看出中国家长对理科的重视。特别是数学,是许多家长的关注重点,更有十分偏颇的一种观点认为文科好并不代表孩子聪明,但数学好的孩子就一定聪明。所以对于数学力的培养也是家长们谈论很多的一个话题,其中主要有两派观点:一派认为过早的教孩子学数学不好,应该等到上小学后再开始;另一派认为学习要趁早,于是在孩子还上幼儿园时就开始给他买很多的练习册,或者是上珠心算。其实这两种观点都有对的一面也有过激的一面。那么对低龄孩子的数学力培养比较正确的姿势是什么样的呢?
一、 比较正确的姿势应该是:培养要趁早,但培养的是数感而不是运算。
为何培养要趁早呢?一是孩子的学习能力远比你想像的要强很多。而且孩子是很爱学很喜欢学的。二是低龄孩子对数的认识是对其右脑投其所好,有利于和语言能力配合形成综合能力。
为何培养的是数感而不是运算。一是对于小朋友数感数量的认知比枯燥的抽象的数字更形象。二是计算能力实际上只是某种运算公式的熟练应用,对它必要的掌握是需要的,但片面的强化它不一定就能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而且过早的让孩子学习公式化的运算很有可能会让孩子产生厌烦的情绪。三是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运算这类可程序化的领域未来必然是它的天地,相反对孩子的培养更应该是思维能力。
二、 如何培养孩子的数学力?
(一)生活中的数学
数学无处不在,对于孩子一定要先培养起他对数字感兴趣。比如周末要带孩子去公园,可以把他领到家里挂历跟前,指上的数字告诉他“我们周末去公园,现在还有两天就到啦”。又或是坐电梯时指这电梯上的数字告诉他“我们家住4层”。让孩子明白数学无处不在,对学数学不产生抵触情绪。
(二)需要启蒙的几个方面
1、数字启蒙
首先是唱数,碰到和数字有关的话题,家长就大声的说出来。其次是数数,利用玩具用点指的方式,引导孩子把数字和具像的实物对应起来。再次是战略数数,让孩子可以不用掰手指或质物就能判断出十以内的数字。
2、几何启蒙
利用形状认知引导孩子对空间产生概念也是数学启蒙的一个关键方面。具体的进阶道路是:认识形状、了解对称、掌握空间感。
认识形状,我们可以利用绘本、积木引导孩子用手指去摸摸看,去感知形状。在生活中形状更是无处不在,当我们看到时可以带着孩子去看,慢慢地你会发现孩子他自己就会主动去找各种形状。
了解对称,利用积木变魔术,让孩子看到俩个三角可以拼成一个方形,两个方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并鼓励孩子自己去拼,达到玩中学的境界。
掌握空间,在日常对话中多引入方位词,和孩子做方位游戏,家长发指令孩子来执行,或者反过来。
3、估计启蒙
让孩子明白估计的概念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数学力培养。
首先要建立估计比较词汇,如更大、更小、比较多、相对少等等。然后利用玩具如积木等强化估计概念的运用。最后就可以引入工具,教孩子使用尺子、秤、量杯等,方式还是和他玩着学,比如给他量身高、带他做烘培、带他去超市买菜等,在生活中教会孩子。
4、规律启蒙
引导孩子认识规律、发现规律,比如颜色排序,用红色和黄色积木交叉摆放,让孩子发现其中的规律。
三、家长心法
1、再买玩具时先想想这个玩具有培养孩子数字、空间、动手的功效没!积木、磁力片、乐高都是不错的选择。
2、当你心急火燎的教孩子学写数字,学加减法时,让自己静下来,告诉自己这个阶段的孩子数感更重要。
3、当你觉得数学启蒙还很远要到上学以后时,想想生活处处有数学,只要稍微用一点心就可以完成。
让我们一起从现在起用正确的姿势培养孩子的数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