愉群翁往事之:去北京参加劳模大会的包阿依舍

一九六零年元月,在愉群翁,发生了一件大事,愉群翁人都奔走相告,包阿依舍要去北京开会了,区区村妇,去首都北京开会,这在愉群翁,确实是一件大事。

当时首都北京要召开全国劳模大会,要挑选出各地在粮食紧缺时期,节约粮食的能手,愉群翁的包阿依舍作为食堂化期间节约粮食的能手被选中了,她要作为西北五省区的代表去北京开会。

愉群翁自古不缺奇人、不缺能人,正所谓高手在民间,五六十年代,愉群翁就出了一位能人,一位烹饪高手、节约能手。

一九五八年,愉群翁也和全国各地一样,家里不开伙,实行全民食堂化,那时候全国上下粮食紧缺,人们都勒紧裤腰带,少吃多省。

挑选做饭手艺好、又能勤俭节约的人,安排在公社食堂做饭,当时,我的奶奶被安排挤牛奶,我母亲被安排在食堂协助大师傅做饭,擀面、切面、切菜、蒸馍馍等。

当时挑选了愉群翁做饭手艺最好的青年妇女包阿依舍,全面负责公社食堂的后厨事宜,这包阿依舍本不姓包,嫁到愉群翁包家后随夫姓,这是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叫法。

这包家祖籍云南,包家老爷不知道为什么独自来疆成家立业,解放前,包老爷是伊犁管理草原的官员,又是娶了愉群翁的大家闺秀,家底殷实,包家在愉群翁也是名门望族。

尽管后来包老爷不在了,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壮,包家老夫人为儿子守住了家业,包阿依舍的丈夫是包家独子,有两个妹妹,包家老夫人一心要给儿子找一个能帮他守住家业的女子。

经过多方打听,给找下了来自甘肃东乡那热斯人的二女儿,据说这女子一手的好茶饭,新媳妇娶进门的晚上,要做试刀面,就是要试新媳妇擀面、切面的功夫。

这新媳妇,也就是包阿依舍,娘家来自甘肃东乡,家里姐妹众多,且甘肃东乡人喜欢吃浆水面,阿依舍常常做浆水面,练得一手擀面、切面的好手艺。

当晚试刀面的时候,阿依舍“卟哒、卟哒”地很快就擀好了一张又薄又圆的面,等到要切面的时候,有心戏弄新媳妇的人,在那面下垫上了一张纸。

一来这是要试试新媳妇刀功,二来是看看新媳妇聪敏不聪明,能不能早发现那张面下的纸。

没承想,这阿依舍连纸带面一起切成了细细的长面,也许是那刀很锋利,总之,包家媳妇好茶饭、好手艺的名声算是打出去了。

有个小插曲,结婚第二天,包阿依舍脚穿红段子绣花鞋,鞋面上有两个绒球,一般要求新媳妇走路步履迁迁,两个绒球甩动频率一致,结果,包阿依舍不是讲究人家出身,自己性格风风火火,致使鞋面上的两个绒球乱摆动,经包老夫人多次调教才能使绒球频率一致。

在多子女的家庭中长大的包阿依舍,勤俭持家,待人忠厚,也很勤快,很快就赢得了婆家的认同,也赢得了左邻右舍的好评。

所以,在全国实行食堂化的时候,愉群翁公社食堂挑选后厨的时候,包阿依舍就是第一人选,进入公社食堂后,包阿依舍除了给大伙用心做饭外,就捉摸怎么能省又好地做饭这事。

当时愉群翁公社的食堂伙食是方圆最为出名的,同样的标准,做出的就是好吃,人们还可以吃饱,各地的都要参观学习,包阿依舍和食堂后厨的姐妹们,做面条的时候,擀好切好筋道的面条,再就是把青萝卜用擦子擦成条,用少许的油炝锅,做成酸汤,面条和萝卜条一起下锅里。

打馕的时候,甜菜擦条,和在玉米面里,打成玉米面馕,吃起来又香又甜。这样一来,同样的粮食标准就能做出两倍的食物,大伙基本能吃饱肚子,还节约了粮食。

愉群群的这种方法,在西北五省区实行了推广,所以说,让包阿依舍去北京开劳模大会,是实至名归,愉群翁的人都服,包阿依舍去北京后,和主席合影留念了。

回来后,她说她和毛主席一起照相了,可自己怎么没见到毛主席呀,大家见到她带回来的奖励后都明白了,原来,和包阿依舍合影留念的是当时的国家副主席刘少奇。


阿依舍带回了一个盘子,盘子上印有她和刘少奇主席的合影,盘子背面有时间,这个盘子一直到现在还保存在包家,遗憾的是一直当作餐具使用,致使上面的人像模糊不清了。


后来公社食堂解散后,愉群翁的医院请包阿依舍去医院食堂工作,在我的记忆里,那个肤色白净的娘娘说话细声细气,面带笑容,常常往返于医院和家之间。

包阿依舍在没有了丈夫的情况下,靠双手养大了几个女儿和独子,在给儿子娶了媳妇的第二年,好茶饭的包阿依舍也因病离世,愉群翁的老年人都记得,他们的母亲,是那位早年去北京参加过劳模大会的、还和国家主席合过影的包阿依舍。

她的儿子女儿都已年过半百,成家立业,依然生活在愉群翁,孩子们都继承了母亲包阿依舍勤劳、节俭的优良传统,靠双手创造了美好的生活!



愉群翁往事之:第一个骑自行车的女人


愉群翁往事之: 蝴蝶牌缝纫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我居住在伊犁河北岸的恒大雅苑,这一片在未被开发前,是维吾尔族人聚居区,所以这一片树种繁多,特别是水果树,一些开发的...
    哈哲阅读 93评论 0 3
  • 知青往事 学院词人 “知青”是一个历史概...
    学院词人阅读 3,799评论 6 12
  • 天已经黑了,冯艺和艾雪走在宽阔的马路上,冯艺对身边的艾雪说:“我心里紧张的很。” “你不用太紧张,也不要太担心,我...
    1992年的爱情阅读 311评论 0 4
  • 一封信(代前言) 儿、媳: 我写的“人生点滴”确实空了一点,现在我又写了“往事点点”作为“人生点滴”的续篇来...
    微笑的卡萨阅读 1,224评论 1 1
  •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二驴子临了才明白,他这一生最亏欠的那个人是谁! 01 元茂赶着个驴车子刚进村...
    拂尘阅读 3,901评论 41 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