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西藏女孩的成长自述
索朗,加油!
——西藏女孩成长记
作者:索朗德吉
前 言
在美丽的西藏拉萨,雅江边上,有一座美丽的乡村——尼木县吞巴乡。吞曲河从村庄蜿蜒而下,推动着水车日夜不停的转动,水磨长廊便能生产出远近闻名的尼木藏香。
这个乡村是藏族的“文曲星”,吞弥··桑布扎的故乡,水磨藏香是他的发明,而人们知道更多的,是他创制了藏文字。从小生长在这座美丽的村庄,秉承着先贤的智慧,索朗德吉也希望能用文字,记载下自己的成长经历。
来吧!从现在开始!
我的吞巴乡
我出生在拉萨尼木县吞巴乡,吞巴也是我美丽的家乡!
吞巴乡位于尼木县的东部,雅鲁藏布江边上。那里的风景十分优美,有郁郁葱葱的树林,田野上还经常盛开各种各样的鲜花。特别是夏季,整个村庄都充满了鸟语花香。小时候,我经常和小伙伴们在树林里、田野上奔跑、玩耍,我们还到处“探险”,希望发现一些奇花异草。
吞巴乡还有丰富的水力资源,吞曲河从村庄蜿蜒而过,一直流入雅江。因此这里也成了“水磨长廊”,聪明的古人发明了木制水车磨制原料,再加上30多种的藏药村,就做成了远近闻名的尼木藏香。吞曲河里没有一条鱼,被称作“不杀生之水”, 因此我们的藏香又被誉为“第一圣香”。
我的妈妈做藏香也是一把好手,我曾经跟着妈妈去学,其它做的都还行,就是最后将藏香从小孔里挤出来时,形状总是有一点点误差,害得妈妈都要重做。可能是我的力气太小了,现在我还只能给妈妈做帮手,为她做些准备工作。
美丽的吞巴乡,每年都有许多远道而来的客人前来游玩,这当中,还有不少金发碧眼的外国人。他们前来除了观看美丽的风景,购买独特的藏香,还会拜访我们家乡的一位大人物——吞弥·桑布扎。他是松赞干布时期的一位大臣,我们现在所用的藏文字,就是他当年到印度刻苦学习,回到拉萨后发明创制的。传说尼木藏香,也是他退休后回到家乡吞巴,研究发明出来的。现在,我们吞巴还保存着吞弥·桑布扎的故居,在他故居附近道路两旁的石头上,都刻着藏文字母,以纪念这位杰出的人物。我也十分敬仰他,并决心学习他刻苦学习、认真研究的精神。
吞巴小学
我的小学,分成了两个阶段,一到三年级,是在吞巴乡小学度过的。
从我家走到吞巴乡小学,只要5分钟时间就到了,很近。和住的远的同学不一样,那时候,妈妈不需要送我去上学的。而和我一起上学放学的,是大我一岁的表姐阿旺卓嘎,当时她跟我在同一所学校读书,家也住在一起。每天我们一起上学,一起回家,非常的快乐。
卓嘎姐姐学习很认真,对我也非常照顾,我很喜欢她。那时,做作业遇到不会的题目,姐姐就会详细地给我讲解。有时,我一个人在外面玩,姐姐就带着作业本,坐在我身边一边写一边陪我。有时,姐姐还将零花钱给我,让我去买零食,我买回来了,她一口也不吃全给了我。不过,姐姐后来考上了北京的内地西藏班,我们就很少见面了,我十分想念她。
吞巴小学座落在吞曲河边,树木花草都生长的十分茂盛。在校园里,我很喜欢到处去采野花。学校的教室墙角、操场边上,也到处长着各种不知名的小花。校园里还有一些非常高大的树木,那时,我喜欢中午在树下读书或者午休。
记得是一个夏天,太阳晒得很暖和,中午我在操场边的大树下看书,有点困,不知不觉就睡着了。哎呀,我睡得特别香,也没有听见上课铃响。等我醒来时,操场上已经空无一人,我急忙往教室跑去。上课的是教数学的多吉平措老师,他一向比较严厉,我竟然上课迟到了,他自然要狠狠地批评了我一顿。我赶紧实话实话,承认了错误,老师才稍微息怒,让我进了教室。
一向以来,我上课都比较遵守纪律,认真听讲。这也可能是我小学期间唯一的一次迟到,也就成了我在吞巴小学最难忘的一件事。
尼木县中心小学
上完小学三年级,我就要升入位于尼木县县城的中心小学,开始读四年级了。
县城离家很远,需要坐校车来往,平时我只能住在学校。尼木中心小学树木比较少,但是有很大的草地。午餐晚餐时间,同学们都喜欢将饭菜拿到草地上去吃。不过,有些同学饭菜吃不完,就剩饭剩菜随意地倒在草地上,将草地搞的很脏,污染了学校的环境。结果,后来校长规定不许同学们到草地上吃饭,还将草地圈了起来,在中间种上了各种鲜花。我想这也是个好主意,可以保护草地不被伤害,而且鲜花上校园的景色更美。
四、五、六年级,我都是在尼木县中心小学度过的。班主任次仁老师,是我的数学老师,对我们学习一直抓的很紧。读完六年级,我就该毕业,要离开这所学校了,我有点依依不舍,但上完六年级,我就不再是小学生了,也不能继续留在尼木县中心小学了。
毕业前的最后一天,我给学校工作的每个老师都献上了哈达。离开学校时,我给学校的大门也献上了哈达,上面还写了字,都是感谢老师辛苦,祝福老师吉祥如意的一些祝词。大部分内容我不记得了,但是我至今记得最后一句写道:我会再来看您的!不过,到现在我都没有回母校去看过,也不知道那条哈达还在不在,或者飘到哪里去了。说到这些我感觉有点抱歉,但我心里是十分怀念尼木中心小学的,也永远不会忘记我的母校。
又进新的校园
2016年8月,我成为了一名初中生,又走进了一座新的校园——尼木县中学。
第一次走进校门,让我觉得特别新奇。与小学相比,这个校园面积好大,有好几栋教学楼,每栋楼都有四五层高。学校里有很多的宿舍楼、办公室、教师公寓,还有一个非常大的操场,操场边上还有专门的篮球场,乒乓球馆……乒乓球馆里放着乒乓球和拍子,我很想去尝试一下,但作为一名新生,我还不敢随便去碰这些东西。
校园里,到处都是花草树木,绿化的非常好。看着那平坦的草地,我就想,躺在上面看书该多舒服。校园道路两旁栽着各种各样的树,不过大多是左旋柳,这种柳树很适应西藏的气候,因此也长的最为旺盛。它的枝叶繁茂,树冠很大,大树就象亭子一样,太阳特别晒的时候,我们刚好就可坐在柳树下,享受荫凉。
还有一些树我叫不出名字,同学们说可能是果树。太好了,我希望它们是苹果树、桃树,这样到了收获的季节,我们就有苹果、桃子吃了。
多美的校园啊!
新的宿舍
上了尼木中学,我也搬进了中学的新宿舍——202房间。这次宿舍里有8位同学,都是我们初一(5)班的。
宿舍里有两位同学对我特别好,一位就是宿舍长,“小胖妞”卓玛央宗;另一位是我们班的学霸央金卓嘎。我是宿舍里年龄最小的一个,她们就像照顾自己的妹妹一样照顾我。早晨,她们就是闹钟,让总是睡不醒的我能准时起床。如果我起的太晚,快要迟到了,她们还帮我整理床铺。
我们的宿舍特别的干净,而且常常能闻到一股香味。干净,靠的是大家一起打扫。我们排了值日表,大家轮流打扫卫生,每个人值日时,清扫宿舍都非常用心。
香味,又是从哪里来的呢?你仔细闻闻,就会发现这香味有些不一般,是藏香的味道。我们家是做藏香的,所以,我常常会带一些藏香到宿舍里。藏香能够消除臭味,还能给我们提神醒脑。
宿舍就是我们的家,所以我们大家都十分爱护它。
考了第五名
终于迎来了上初中的第一次大考,初一上学期的期中考试。
也许因为是期中考试,考的知识点并不多,但每一个知识点会考查的十分详细。复习的时候,我总是会落下一些小小的问题,没有完全记清楚。
期中考开始了,早上第一个考的科目是语文,还算比较简单。但接下来的英语,我考的不太好。数学还算简单,藏文就更简单了,政治的题目都会做,但可能题目太多了,没有来得及写完。
几天后,考试结果出来了,班主任王老师开始宣布成绩。她拿着成绩单,慢慢地念:第一名,央金卓嘎;
第二名,罗宗……
当念完第三名后,王老师停顿了一下:“下面,是第五名,索朗德吉……”
天哪,我的全科总分加起来,进入了班级前五名,太不可思议了!我的心脏嘭嘭地跳,又兴奋,又紧张,此时心情高兴的无法表述了。在小学,我最好也只考过班级十几名,算是中游水平,这下成了前五名,太出乎我的预料了。
不过等等,怎么第四名还没有宣布,就先宣布了第五名呢?同学们都很好奇,王老师解释说:“我先读第五名,是因为她比进校之初小考的成绩,进步了很多。而考了第四名的同学,比开学时小考下降了。希望大家向索朗德吉学习,成绩都能有进步“。
我有点害羞了!
一位陌生的来客
期中考试结束不久,我们又进入正常的上课状态。中午,我们则坐在学校的草坪上,看书,写作业,看时光慢慢流淌。
又是一个中午,我正和几位同学一起,坐在班主任王老师宿舍门前写作业。突然看见一位陌生的汉族伯伯从远处走近了,他不是学校的老师,我们大家以前都没见过他。
我继续专注地写作业,这时,王老师清脆的嗓音响起来了,她叫我过去。我想,她叫我去做什么事情,这种状况也时有出现。可万万没想到,王老师将我带到刚才那位陌生伯伯的身边。
与张伯伯、吕校长、王老师合影
原来,这位伯伯是专程来找我的。他弯下腰,问我认不认识他。我以前根本没有见过他,而且除了老师以外,其它汉族人我也一个都不认识。我当然回答:“不认识”。这时,伯伯打开手机让我看一张照片,照片上是伯伯和一群人合影,而合影里有我的妈妈、爷爷和奶奶。奇怪了,这位伯伯怎么会认识我的家人呢?我在家的时候,妈妈怎么没有告诉我呢?
这时,伯伯开始自我介绍了。原来他姓张,是从拉萨电视台过来的。张伯伯随后还带着我,和王老师,吕校长一起合了影。不过他看上去挺忙,很快就走了。王老师问我:“你怎么认识张伯伯的?”此时我还在云里雾里,自然无法解释。不过,我想周末回家后,就能把这位张什么伯伯的事搞清楚了。
周末回吞巴
在尼木县城上学,因为多数同学家离学校很远,所以需要住校。我们两个星期才能回家一次,一次回家休息四天,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大礼拜”。
记得有一次“大礼拜”,是星期五吧,我和我的朋友阿旺拉姆一起去吞巴小学,准备看望我们的老师。当时是秋天,学校里的树叶都黄了,落在地上,像一层黄色的地毯。下课时间,不少同学在操场上玩耍,他们将黄叶堆了起来,有的形成一个字,有的堆成一幅画,真是太有创意了。不知不觉,我们也被吸引了,和小同学们一起在操场上玩起这个游戏。
上课铃响了,小同学们都回教室读书。我和阿旺拉姆也想起,还有正事没办。于是我们一起去找多吉平措老师,给老师献上哈达,还送上了藏香。见到我们,一向严肃的多吉老师显得很开心。他关心地询问了我们现在的成绩,在初中里是不是适应,勉励我们要努力学习,将来考上好的高中。
期末考之后
一学期很快就要结束了,我们迎来了初中的第一次期末考试,与期中考不一样,期末考不仅知识点多了很多,而且科目也多了不少。我们除了要考数学、藏文、英语、语文;还要考生物、地理、历史、体育。
竟然体育也要考试,还是整个期末考的最后一门。我们在操场上测试了立定跳远,跑步,仰卧起坐……我累的够呛,不过,成绩还马马虎虎。终于考完了,班主任王老师给我们买了牛奶和饼干,同学们一起坐在操场上休息。
休息了一会,王老师过来叫我过去,到了办公室,她给了我一份资料,每一页纸的顶端都印着“雪域同心圆梦金陵”的字样。这份资料说的是什么呢?我有点懵,仔细看看,资料写的是关于在南京的游学注意事项。王老师说:“这个寒假,你要去一个很远的地方,是你以前从没有去过的地方,知道是哪里吗?”
“是南京吗?”我忐忑不安地回答说。
王老师点了点头,我突然感觉有点不安。对我来说,南京实在太遥远了,我甚至有些害怕,不想去南京。我问王老师:“可以让别的同学去吗?”
王老师回答:“应该不行!”
回到操场,同学们纷纷问我:“老师跟你说了什么?”我跟他们说了刚才和老师的对话,以及寒假要去南京的事。看上去,他们都好像很羡慕我,还问道:“你为什么不想去南京呢?”我没有回答他们的问题,而是给他们看那本资料。我自己,则一边喝着牛奶,一边在想:我到底该不该去南京呢?
放假回家,我又问妈妈:我该不该去南京。妈妈就连个理由都没说,只回答我一个字:去!
看来,老师早就和妈妈说过了。
第一次出远门
从出生一直到上初中,我去的最远的地方是拉萨。但这次,我要去那么远的地方——南京,一个只在书上见过的城市。
期末考试结束我刚回到家没两天,拉萨电视台驻村工作队的叔叔就来了,他们开车将我送到了拉萨。在拉萨我终于明白:“雪域同心 圆梦金陵”是这年拉萨赴南京游学团的主题口号,是由堆龙德庆中学支教老师发起组织的活动。全团十七名成员,都是学习十分优秀的同学,因为前面匆匆一见的陌生来客张伯伯介绍,我成了游学团的一员。
在拉萨站,我们全团成员和老师一起上了火车,火车开的很平稳,不像汽车那样摇晃。车厢里有暖气,比家里还要暖和。火车车厢被隔成很多小房间,每个小房间里上下有六张床,我们每人一张床。白天,我们在一起玩游戏,打扑克牌,晚上熄灯了我们就爬上床准备睡觉。可能都是第一次出远门,大家不太睡的着,于是有人唱歌,有人拿手机打游戏,有的哥哥姐姐还给我们讲故事。
火车在轨道上均匀地滑行,闭上眼睛,感觉它仿佛是静止的,睁开眼睛,我们已经前进了很远很远。而前进中的振动,车轮与轨道的摩擦声,比我想象的都小很多。我们行驶在青藏铁路上,这是我们西藏的交通大动脉,我也是第一次体验它的方便与快捷。
行驶了差不多一天一夜,我们到达了青海省的西宁市。在青藏高原上运行的高原列车,与在内地平原上运行的列车不太一样,在这里,我们需要换乘平原列车了。新的车厢同样很干净舒适,我们又开始打扑克牌,昨天我总是输,最后一局,我终于赢了,非常地开心。
在车上度过了两天两夜,第三天的凌晨,我们最终抵达南京。
南京八天
到南京后,我们第一站是先住进了宾馆安顿下来。因为我们有九名女生,八名男生,所以老师规定我们女生三个住一间宿舍,男生两个住一间。
不过在宾馆里没有待多久,我们就要赶往保利大剧院,要去观看“江苏新年音乐会”,这是场令我十分期待的晚会。
保利大剧院是座很大,很美的音乐厅,而新年音乐会上表演的,是来自巴西的音乐家。他们带来了各种各样的乐器,演奏了很多优美的乐曲。
整个乐团最神气的,是站在舞台最前面的指挥,乐团上百名乐手,都听从他手中指挥棒的指挥。而因为大家都服从指挥,乐团才演奏出这优美的音乐。要是大家都自顾自地演奏,这音乐会恐怕也就乱成一锅粥,没有什么节奏和旋律了。
新年音乐会后,就是2017年的元旦,也是新的一年了。这个元旦,我们在南京住了八天,这短短的八天里,我们去了中山陵、夫子庙、图书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等很多的地方,还体验了直升飞机,俯瞰南京,俯瞰长江……活动十分丰富。
更让我难忘的,是旦增次白的生日,那是新年的前的一天,老师给她买了生日蛋糕,上面写着“旦增次白生日快乐”,蛋糕上还有我们全体游学团成员的合影。那天晚上,我们一起唱歌,一起吃蛋糕,大家纷纷祝福旦增次白生日快乐。有人还将蛋糕奶油涂在同学脸上,大家互相追逐,嬉闹,十分的开心。不过,四处涂抹的奶油也将床铺,桌椅弄的脏兮兮,后面需要辛苦打扫清洁了。
在南京的短短八天,很快就过去了。这些日子,南京人对我们都非常热情,给了很多帮助与关心。最后一天,应当由我们来回报他们,给老人们跳舞。
当天跳的是锅庄舞,我想我跳的很认真,十分用心,老人们都十分开心。他们拉着我的手问长问短,有位老人还紧紧地拥抱我,向我表示感谢。
返回拉萨
八天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这时的我,不仅没有出发前害怕的感觉,还有点不太想回拉萨,想在南京再待几天,但这也只能是实现不了的小心思了,所有行程都是早就定好的。
我们是坐飞机回拉萨的,一大早,我们就收拾好行李赶往机场,路上并不是很顺利,差一点还迟到了。经过托运行李、打登机牌、安检等一系列的程序,我们终于登上了飞机。
这是我第一次坐飞机,进了飞机机舱,比汽车宽敞多了,甚至比火车车厢还要大。不过,我没有看见飞机的驾驶员,也不知道他们是怎样开飞机的。但看见好几位漂亮的空姐,她们穿着干净好看的服装,还用藏、汉、英三种语言,提醒我们乘坐飞机的注意事项。
从南京飞到重庆,换了一架飞机,我们又从重庆飞到拉萨。到了拉萨,我们就被各自家长领回家了。因为事先没有沟通,拉萨电视台驻村工作队的叔叔,还有我的亲戚都来机场接我了,真是不好意思。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