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

玉玑在静兰观闭关五百岁,终于得道化仙。其羽化之时,壁生青木,幽发兰香,暮春时节却有冬梅盛放。

甫一出关,便清啸一声,其声穿云裂石,引得天云变幻,却未尝惊动一草一木。

玉玑右脚点地,一步跨出,忽而已至静兰观中庭。

中庭正有一老道士静坐参悟,丝毫未受清啸影响。不过老道士悟性有限,已至将死,犹未有所获。

玉玑心中不忍,伸手一拂衣袖,送去半点造化。

于是观内便轻轻旋起一道弱岚,俄而石板上生出一朵青莲,青莲生,青莲灭,青气即存,而于青气缭绕中,一绿翠竹破土而出。

大道之理,俨然其中。

玉玑微微一笑,轻抚白须,浮空将去。

待到青气化紫,老道士忽的轻轻说道:“请上仙收回法力罢。愚道悟,是自然;不悟,亦是自然。”

玉玑听得,辄轻声喃诵,“道法自然,道法自然。”他浮空步伐一滞,险些直接从仙云上摔落。

稳住身形法术,仙云便自山巅飘走,径往东海飞去。

路过一座佛寺,便稍做观停。

有僧人坐于前,方讲诵佛法,座前陈放十余个空置蒲团,但凡仔细观察,蒲团上却正有蚊虫、苍蝇、蚂蚁、螳螂等昆虫爬伏,寺庙四周燕幻雀绕,寺内晨钟回响,有佛光隐隐闪烁。

玉玑不悦,冷哼一声,于是山林猛然刮起大风,却自山林里丢来一直吊睛白额的山虎。

僧人平淡如常,不过诵经之声愈朗,如有清风明月生,此山虎堪堪靠近讲坛,也是伏下巨大身躯,始听佛法。

玉玑大怒,捏出法相,欲与僧人斗法。

忽而仙云消散,玉玑从空中坠下。

凉风吹徐几许,翻动巨大榕树的枝叶,一局手谈正在此榕树之下开展。棋盘放置于榕树偌大的树根之上,却是一老者正独自弈棋。

老者提红子单车上前压阵,发问,“愚徒,你可知何为凡人,何为仙人?”

一片白雾升腾,老人背后走出一黄发小儿,此子挠着耳朵,却是回答不上。

老者哈哈一笑,突然从黑子持将,跨过棋盘,直接吃掉红方帅子。

“懂否?”又问。

小儿晃着头。

老人露出慈笑,道:“凡人破规。仙人不逾矩。”他忽而又从宽硕衣袖里捻出一盏清茶,饮尽。

不过留下小儿仍然不解罢了。

轻抚长恤,老人望向天穹。

不过片刻,一青袍道人从天而落,老者指着狼狈道人,对着小儿笑着道:“哈哈哈,徒儿,你看,这就是凡人了。”

玉玑尴尬笑着,正要开口,老者却又言,“玉玑,你又认为何为仙人?”

玉玑狼狈落地,念及自己两动凡心,心生羞愧,便仔细回答:“吕仙,仙人不过持道凡人尔。”

吕仙摇摇头,笑骂,“放狗屁。那你看看我是仙人还是凡人?”玉玑一窒,应不上来。

吕仙捏起黑子将棋,送至玉玑身前,棋子竟又成了一玉色如意,玉玑一伸袖,却不能握持。

“仙人不能如意,凡人却可以坏人棋局。皆是因为仙人不道,凡人不凡罢了。”

“凡人不道,其实凡心方为大道,仙人仙骨,反而忘却了何为凡心。”

吕仙起身,携小儿走向榕树树身。

“仙人本凡人,便丢不得凡心,但凡心,又如何取舍呢?”

小儿拍着脑袋,疑惑地问着,“师傅,你身为仙人,却可以坏棋局、持如意,又为什么呢?”

吕仙不答,哈哈笑着,抛下玉如意,与小儿走入榕树。

忽而此间云雾发生,待到烟雾散去,已无此二人。

玉玑垂首沉思。

棋盘化为几片绿叶,唯有如意落地。玉玑心有慨叹,似有所悟,冲天而起,不知所踪。

于是半月以来,行人纷纷,却没人拾得起玉如意。

又一月,一强盗挖土包裹着玉如意,远遁千里后暴毙荒野,土落地散开,其中竟无如意。

期年,临江知府途径此地,见一如意长在榕树枝干上,摘之,又转赠与一落魄书生。

书生进京赶考,后果真高中状元,中榜之日即天降祥瑞,由是天子特封书生从四品,不久功高进三品,辅佐帝王,国运昌济,世人多歌颂之。

不过民间多有传闻,此书生实乃静兰观羽化的仙人,俗时道号玉玑真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