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後集思會(AAR) 的指導手冊
1. AAR的目的及好處
l AAR是一個結構性的回顧過程,它讓參與者回顧發生了什麼事;為什麼會發生;以及如何改善。
l AAR不是一種批評,目標也不是決定任務的成敗得失,而是為了抽取有用的知識,令團隊下次也可以做得與今次一樣的好,彼此進步,也就是為了學習而進行的。
2. 開展AAR的4W1H
l 誰(Who):所有有份參與該項任務的參與者均需提供自己所得到的觀點,不分職級。
l 討論什麼(What):不必每個事件或行動都進行AAR,可選擇從中得到最多學習或最有價值的部份進行。
l 何時(When):趁著記憶猶新,儘可能在行動之後馬上進行。
l 何地(Where):在任何適合討論的地方,但為免選擇地點而耽誤了時間,選擇離行動越近的地點越好。
l 多久(How long):不能過長,少於一小時較佳,15分鐘亦是適當的,但應該提供足夠的時間進行完整的討論,讓團隊能走到下一步。
3. 進行AAR的歷程
步驟一:當初行動的意圖是什麼(What are we intended to do?)
例子:我們起初想做什麼事情?當初行動時嘗試要達成什麼?計劃怎樣去達成?領導和團隊成員的意圖有沒有不同?是否每個成員也清楚知道自己的角色及崗位?
步驟二:發生了什麼(What happened?)
實際上發生了什麼事,要像錄影機一樣“真實地”重現過去所發生的事,讓“客觀真實”得以浮現,期望找出導致事情發生的不同原因。有兩個方法是常被使用的:
· 依時間順序重組事件;
· 參與者回憶他們所認為的關鍵事件和重要決定。例子:那個部分令你的印象最深刻?你觀察到其他人有哪些反應?在過程中有哪些人參與在決定中?你擔任了什麼的角色?
步驟三:我們學到什麼 (Why did it happened?)
將焦點集中於做得好及在事前沒有充分理解的地方,最重要是找出額外付出努力的人去加以稱讚。
例子:活動過程中那個部分最暢順?你有甚麼發現?有沒有其他更加理想的的溝通方式?跟據你的個人見解,最理想的情況是怎樣的?在事件中,你有什麼新的學習和體會?在分工合作的處事模式中 ,你發現自己屬於那類人?有什麼經驗能夠對你或團隊帶來新的意義和價值?誰人令你最欣賞?有沒有可以删減的程序?有沒有重疊了的崗位?有沒有被忽略了的地方?
步驟四:我們下次應該怎樣做(What are we going to do next time?)
討論下一次再做同樣的項目時,能夠有甚麼新的選擇和可能性。討論接下來團隊該做些什麼,可採三種時間長度來輔助思考:
· 短期行動-可以被快速採行、並可立即產生效益的行動;
· 中期行動-影響系統、政策、以及組織的行動;
· 長期行動-與基本策略、目標、及價值觀有關的行動
4. 促進者(facilitator)如何輔助AAR討論的進行
a. 領導者首要任務乃是營造與維護一個聚焦、開放、安全的對話環境,而非答案的提供者,亦非依已判斷而下斷語;
· 領導者需要:示範如何具體描述各人的建設性行為或態度,讓各人可有參考的詞彙描述自己或其他人;客觀具體,不容許出現人身攻擊;營造坦誠分享氣氛,不可挑剔;自由發言,自行選擇分享,不要施壓;容許不同的觀點,目標是取得完整的圖象,並不是解決問題,也不可要求標準答案;不可追究過失,保證不會影響個人評核。
b. 依循客觀原則:重現現場所發生的“真實”,領導者應鼓勵成員說出自己所根據的信息以及所推論的歷程,並致力於讓“客觀真實”得以浮現;
· 領導者需要:態度開放中立;鼓勵每位參與者都發表意見及控制每位參與者的發言時間;根據4大步驟的問題適當地提問;把參與者的意見即時在白板上記錄下來;把討論焦點集中在重點的問題上;總結所有的跟進行動,並取得參與者的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