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闲言碎语

本文原写于2024年1月2日,时隔刚好半年,算是又一个新开始吧。


又是一年。

一整年,感觉自己的思维都是飘逸的,一会儿飘到这里,一会儿又飘到那里,像乱飞的风筝,想抓住它却又无可奈何。看得下大部头的书籍,却写不出连贯的文章,我想那就算了吧。反正大家只爱看手机,停留在一篇图文或一个视频上的时长绝不会超过三分钟,多一秒都是在浪费时间。

人是这样的,看了很多东西,但关掉手机,又感觉什么都没看。因为人们要的只是看手机的感觉,而不是看的内容。

这就像听人说话一样,你不知道对方会讲出什么内容,所以你一直保持好奇地听下去。对方讲什么内容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满足。


不过,人类的满足永远是短暂的。无论是食欲的满足、爱欲的满足、求知欲的满足,还是愿望的满足,所有的满足都只存在于得到满足的那一瞬间,然后又迅速地消退。

为什么我们总感觉爱得不够,为什么我们总觉得学得太少,为什么我们总是在许愿,为什么我们总是在奔跑,为什么我们总是不满足。

不是吗?2023过去了,2024,每个人又都像往年一样,许愿又许愿、盼望又盼望、祝福又祝福,早已习惯了将时光的转折当作改变生活的寄托——也许,个人的力量总是太卑微,只能期待岁月巨大的动力能推我们一把。

不过,我们要的往往并不是那个最后的结果,要的只是一种美好的状态,一种未来可期的状态。

这种状态像极了一个还有着漫长未来的孩子,像极了一个还能够仰望星空的少年。从这个意义上,我们一生中都在渴望。为什么要放烟花?因为需要烟花将我们的梦想点燃。每当辞旧迎新的时候,人们总会习惯性地仰望那繁星闪烁的夜空,或是站在高处眺望城市的车水马龙。

星空、城市、远山、江流、大海,那仿佛是有我们向往着的一切美好的地方。


小孩是会自发地许愿的,但随着岁月的增长,一个人的愿力会逐渐消减。毕竟,生命也是一个一天天走向衰老的过程(至于死亡,我们也许连想都不敢想)。人们总会在一些不期而至的时刻,觉察到某些重要东西的逝去,那是再也无法重新拥有的过往。

但人总是在往前走的。一生中,我们一直都在不知不觉地追寻着什么。但,我们究竟在追寻什么?我们并不清楚。

人生来就是一个匮乏——来到人间,我仿佛一开始就失去了什么。我的欲望折射出的是我的匮乏,我的所得掩盖着的是我的赤裸——也许我们什么都不是,就连我们的名字也只是一个个符号而已。

但,正是这种匮乏的原始性,生命才能前进。我们才会感觉到自己想要得到些什么,才会去许愿,才会去祝福。愿望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愿望的存在。


去往未来,在某种意义上是回到过去。因为,曾经的那个小男孩、小女孩还在原地期盼着我们,期盼我们会将美好的东西带给他们。我们为什么要去往未来,是因为过去在期盼。我们穿越时空、穿越生命,是为了完成那个最初的心愿(所谓「勿忘初心」)。

然而,我们携带上了他们的愿望,却一走就不再回头。

我们真的能在未来弥补过去吗?

一个悲伤的事实是,每个人在成长的岁月里,都有太多隐秘的、不堪的、未实现的愿望被一点点埋葬了。这些被埋葬的愿望,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重见光明,而是像永远被抛弃了的寂寞的石头,在岁月河流的冲刷下,一点点变形、消蚀、腐化,成了难以辨认的模样。

初心早已不在了,你失落了。

另一个悲伤的事实是,一个愿望在没有实现以前,永远都是天边闪烁的星,你被它深深地吸引,但又看不透彻。充满希望的你朝着它奔跑、奔跑、奔跑,终于有一天,你来到了那颗星的跟前。然而,这时的你发现,它实际上并不是你曾经看到的那个美好的模样,而你已经无法回头。

于是,你又失落了。

没有什么是永恒的,我们的愿望也是。

在哲学层面,存在一个超越一切具体愿望的愿望对象,人终其一生都在为了它而追逐,生命也正是因为它而前进,而它却是个无法实现、无法抵达的存在。它代表的是我们原初的匮乏,是身而为人的匮乏。


曾经有时,自己发觉关于愿望的东西都太虚幻了,人们也都不愿提及自己的愿望。人们只想过好现在的生活,把今天过下去,根本就没有心思去思考关于愿望那些非常空虚、遥远、甚至有些可怕的东西。

也许,我们害怕触碰愿望,是因为它会激活我们的焦虑。

是的。愿望也是个让人焦虑的东西。

可是,人是无法真正消灭焦虑的。焦虑的存在就是信号,它提示我们还活着,需要做些什么。

本来,新年的这一刻与其他时刻并没有什么不同,但人们本能地需要仪式感,需要将愿望寄托以伟大的时光,需要让自己回到曾经那个小男孩、小女孩,需要用美好的幻想来抵抗现实的虚无(所谓「梦想还是要有的」),需要证明自己还活着,只好将生命中所有的杂七杂八的东西,都打包在这一平凡的一瞬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提要: 过去十年,工作之余作了多方面的思考。其成果反应在院内外的系列讲座交流,以及近五年在公众号“方见未来”、“简...
    理想主义文文阅读 182评论 0 7
  • ●校训写在哪里 ●管理的基石 ●管理的“理” ●学风,是个“心”事 ●教育,“心”为本源 ●心灵生态与学习素养 ●...
    野径绿潭阅读 1,325评论 1 5
  • 习惯性的插上耳机,喜欢听着那些佶屈聱牙的歌词去掩盖周围的喧嚣或是偶尔不想合群的尴尬;喜欢将头靠向墙角,将刚晒过的...
    马儿爱笑也爱闹阅读 635评论 0 0
  • 一,为什么教你 缘起十年前在广州,我答应以后愿意做你的知音愿意和你分享,当时的确是比较喜欢你。你说你不愿意的。 虽...
    万法随心阅读 315评论 0 3
  • 今天路走得多了,实在腰酸背痛,看见一家奶茶店便钻了进去,等待奶茶的功夫看见许愿墙上好多的许愿条,便随意地看起来。 ...
    朵儿淘气阅读 517评论 5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