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秋天,杜甫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远眺,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首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此时的杜甫贫病交加,夔州并非他的落脚点,而是漂泊生涯的停靠站。一个人站于高台之上,极目四望,叹人生艰难,白发满头,自己却因病废酒,连借酒浇愁也是不能了。宋代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这样解析:杜陵诗云:“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万里,地之远也;悲秋,时之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
杜甫独自登高所见到的景观到现在应该变化不大,只是那一年的秋天对于杜甫而言,实在是艰难又艰辛。在无计可施时,写一首诗或许是一种不错的排遣方式。这首《登高》中描述的景象空旷而辽远。身边落叶窸窣之声和眼前江水汹涌之状与窘迫的生活一样,都逼仄眼前而来。有人说好诗都是拿命写的,此言不虚!
在杜甫《登高》一诗之前,还有一首歌也是因登高而作,但不知杜甫是否读过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写下这首乐府歌时也正值失意之际,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是战国时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陈子昂怀才而不遇,慷概而悲歌。在这首登台望远之作中,景观因人而蔓延开来。不过陈子昂的这首乐府诗与杜甫的七言律诗在诗意上有一个共同的处境------独自!
陈子昂与杜甫的”独自“是个性使然,还是命运捉弄呢?在登高望远时,人是极其容易意识到自己的渺小,在天地之间,一个人与一只蝼蚁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在更早一点的楚辞中,也表达着同样的情感,楚辞的《远游》有云:“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 虽说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是从此句中化出来的,却要比《远游》更加辽阔无垠一些。我们可以试想一种可能性,从楚辞《远游》开始经由《登幽州台歌》直至杜诗《登高》,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地方瞭望天际地界,诉说的主题却出奇的一致,可见人的孤独并非只有某一人独有。《柳亭诗话》中就采用了另外一种观点来讲述因登高而生出的情愫,其中说“ 阮步兵登广武城,叹曰:‘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眼界胸襟,令人捉摸不定。陈拾遗会得此意,《登幽州台》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假令陈、阮邂逅路歧,不知是哭是笑。”
可惜的是,文字上的种种假设可以联想,而陈子昂、杜甫却不会邂逅。我们在读到这些诗作时,也常常会搞不清楚是该一哭还是一笑而过呢?有无可能从更高的角度眺望天地,如果有,那么我们该怎么诉说见到的一切呢?1968年的阿波罗8号就做了这件事。
1968年末,阿波罗8号顺利驶入了月球轨道,它的任务相对简单,阿波罗8号不用在月球上着陆,此行是为未来的阿波罗任务寻找一个合适的着陆地点,并带回可以研究的图片和影像。阿波罗8号的飞行按计计划进行着,航行的越远,阿波罗8号上的宇航员就越清晰地看到此前从未有人见过的景象:太空的地球。宇航员博尔曼仔细地观察着万里之遥的地球,他是第一个看到地球作为一个单一球体的全貌的人类。他们眼前的地球从月球表面上升起。“地球是圆的”这一看法至此得到了来自人类的肉眼实证。
位于地球休斯顿的地面控制人员要求阿波罗8号上的宇航员发挥一下诗人的潜能,尽可能描绘一下所见到的细节。宇航员的日常训练中并没有如何成为诗人的项目,但是现在却需要他们用口头语言描述。他们没有让人失望。宇航员安德斯特地描绘了“月球上的日出和日落”,他说道,“长长的影子显现出地面的高低起伏,而且我们很快会看到的光照强烈的那一面,这些起伏很难看见”。宇航员洛弗尔则说道,“月球那广袤的孤独感令人敬畏,这让你意识到你在地球上所拥有的,从这里看,地球就是这广阔太空中的一大片绿洲。“阿波罗8号的指挥官博尔曼说的语言就像哲学一样,他说道,”这是一种巨大的、孤独地、令人生畏的存在,或者说,是一种虚无的延伸。“在这些所见即所得的讲述中,没有指令,没有术语,只有人在面对巨大的空旷时产生的即时感觉。这些感受是在一个极其遥远的位置上产生的,内容不复杂,却已经抵达了文字的极限。
在阿波罗8号从月球的暗面返回时,宇航员想要往地球发布一条特殊的信息。他们向休斯顿说:”阿波罗8号机组有一条献给地球上所有人的信息。“尽管在此时他们还要面对回到地球的返航,不过安德斯把已经准备好的信息朗读了出来:
起初神创造天地。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开了。
洛弗尔接着读道:
神称光为“昼”,称暗为“夜”。有晚上,有早晨,这是头一日。神说:“诸水之间要有空气,将水分为上下。” 神就造出空气,将空气以下的水、空气以上的水分开了。事就这样成了。神称空气为天。有晚上,有早晨,是第二日。
博尔曼朗读到:
神说:“天下的水要聚在一处,使旱地露出来。”事就这样成了。神称旱地为“地”,称水的聚处为“海”。神看着是好的。
1968年的此时,地球上的人们正在庆祝平安夜,有5亿观众观看了现场直播并听得入了神。
阿波罗8号以前所未有的高度眺望了地球,也同时眺望了地球和人类的独自一个。这一段经典文字传递了在极其特殊的情景中人的体验。而这一历程花费了数千年的时间才获得了开始。
《远游》、《登幽州台歌》、《登高》以及阿波罗8号传递出来的信息,是人掌握不同视角时所获得的体验,不论是用来讲述个人感受还是描述世界,这些体验所传递的不只是文字上的“独自”,而是在独自中迈出脚步奔向各自命运的深邃和壮美。这些灵光一现的文字中,没有哪一个轻易地向未知的辽阔俯首称臣。
=====================================================
每一次阅读都会迈向辽阔!《短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