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大学从一位诗人成功转型为永怡广告公司总经理,2003年成立自己的公司,经过短短两年时间便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成为海外上市广告传媒第一股,不断膨胀的野心,让他的公司一度遭遇危机,2008年股价从每股60元跌到每股6元,短短十年间,公司的市值超过1800亿元。
他就是中国传媒教父,分众传媒创始人—江南春
因为工作关系我也和媒体打过交道,分众在北京确实占据了电梯广告的霸主地位。没想到来牛人进化营学习的第一节课定位就是阅读分众传媒老板写的书《占领心智》。
刚开始管理组推荐这本书的时候我还一脸懵,定位课程为什么推荐了分众传媒老总写的书?他不是做媒体的吗?
打开第一页瞬间就明白了管理组的用心。这本书开篇就吸引了我,在江总的自序中他说到了中国商人很推崇的《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里讲“道、天、地、将、法”,而我看的江总专访视频中,他的很简单的办公室也挂了一幅字,道法自然,其实就是分钟的核心。
中国人讲究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道是什么?
道就是人心,天,是时间窗口。地,是渠道。将,是团队。法,是运营管理。
天,地,将,法对一个公司都很重要,但是道,最重要,所有公司最核心的就是什么?掌握用户的心。而这些都是他从特劳特的《定位》理论中找到的启发。
结合猫叔定位基础理论版的课程和四大建设,再去看这本书。我都有哪些启发呢?
一、定位
之前我一直在社群营销和社群运营两个方向之间来回徘徊,最初的想法是运营离不开营销,这两者应该是相辅相成。
但是通过定位模块的打卡练习,又参与到了运营中,让我进一步明确了现阶段自己最喜欢也最想深耕的细分领域应该是社群运营,这是一大收获。
江总不论是在书中还是专访中不止一次的提到了差异化定位。能用一句话说出你的差异化,用一句话说出别人选择你而不去选择别人的理由。
就像分众=电梯广告,小米手机=高性价比 苹果手机=时尚人士 华为手机=商务首选一样。
这让我想到了咱们这几天的分享导师,丹丹=策划 顾小白=数据 芝兰=点评 三多=沟通技巧米瑟=海报设计,那么我又等于什么呢?
目前还没有一个明显的标签,这也是我要努力的方向。目前大家都知道我喜欢唱歌,但是运营≠唱歌,潘红艳也≠唱歌,可以作为我的一个专属道具,但是不能作为标签使用。
要夯实主业,就要尝试不同的运营岗位,在运营中发现自己最擅长最想夯实的部分,然后不断的精进,目前我还在一步步探索中。
二、品牌是一切战略的核心
虽然知道要不断的树立自己的个人品牌就要不断的在细分领域深耕这个道理。可惜的是细分领域自己直到进入牛人营才认认真真的去思考了这个问题。为什么进步慢?因为不聚焦,没有做的足够透。
江总在文章中提到了分众为了精准的找到细分市场,颇下了一番功夫。在察觉年轻人没有时间看电视之后,分众开始考虑如何在一个细分市场中成为老大(头部)。
央视的收视高峰在晚上,那分众就做白天;央视针对的是家庭,那分众就去找家庭以外的市场;央视专门针对那些有时间看电视的用户,那分众就去做那些没有时间看电视的用户生意。
就这样的想法,江总有一次站在上海徐家汇太平洋百货的电梯门口等电梯的时候发现,电梯上有个巨大的舒淇代言的口红广告,这个时间段他一直盯着广告看,突然发现了电梯广告这个商机。
随后就开始和商场谈,商场说不行,绝对不可以。他就去和当时办公室的物业谈,经过几轮终于把电梯口安装上了电视,里面开始了电梯广告的播放。至今,十几年过去了,分众上海的总部也没有搬过家,原因很简单,因为电梯慢,哈哈哈。
当然分众选择电梯广告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更重要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这是国情,而电梯是城市化进程中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
可以看出,一个品牌的细分领域确认着实下了一番功夫,所以今天分众这种千亿级的公司才会在多年的跌宕起伏中仍然能够活的很好。
结合自身,我定位在社群运营之后什么是我的细分领域呢?其实我还没有思考出来,因为对社群运营领域的了解并不多,再结合猫叔的定位进阶课程,我给自己列了一份践行清单:
1、跟人学:约见社群运营领域的牛人,像大咖学习,把猫叔教的见牛人的方法用起来。
2、跟书学:买社群运营领域牛人的书籍,我目前知道的有:青木老贼《场景化社群运营实战手册》,秋叶大叔《社群营销实战手册》卢彦老师《社群+》,智军老师写的《社群运营》,吴智银《社群营销与运营实战手册》。这几本我还都没有看,今年要看起来,更要在运营中实践起来。
3、做中学:多参与多分享,多总结多提炼。把社群运营方法内化再输出,逐步形成自己的方法论。
目前,对我来说在学习完定位模块之后最重要且需要长期践行的是以上两点。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还是自己要聚焦,专注,把时间用在为自己创造社群运营领域专家的故事上,做一个能为别人解决问题,提供价值的人,并传播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