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20育儿问题接龙】
1、马英:两岁宝宝每次见玩具都要买,不给就哭闹,要花费很长时间安慰。
其实两岁孩子的注意力还不够集中,所以她要玩具哭闹的时候抱她离开现场,转移她的注意力,让她看到其他更有趣的事情。
比如,你可以说:“宝贝,妈妈给你讲个故事,从前有个哥哥(姐姐)在吵着要买玩具,在超市这样的公众场合吵闹,全部人都看着她哭咯~其实她可以跟爸爸妈妈商量的……”
以故事的形式或者其他内容的形式来分散宝宝的注意力。其实也在潜移默化的教他遇到类似事情的处理方法。
宝宝会感知父母的感受,慢慢大一点就可以正面的引导购买玩具的方式了。
2、鹿鸣:貌似萌萌哒小公主,实则用打人掐人赶走来牵手的小男生,和抱她的妈妈。
1、两岁要开始规则教育,什么可以,什么不可以
2、建立规则,利用家庭奖励表 奖励孩子小红花
3、鼓励孩子表达情绪,而不是情绪化表达。及时反馈。
3、最近比较喜欢买买买,买各种公主娃娃,买食玩,不买就磨。在我面前磨的比较厉害。
(我没记错的话,孩子现在6岁了,根据孩子的年龄来跟孩子交流沟通)
方案一:
1)提前约定,不再反复
比如在出门之前,你可以跟孩子说:“宝贝,我们今天出门不买玩具,如果你特别想要买玩具的话,妈妈会抱抱你。”
2)遇到哭闹,静静陪伴
如果孩子在玩具店或超市还是控制不住情绪会哭闹,我们就要找个角落静静陪伴,你可以说:“我们今天出门前说过不能买玩具的,你可以哭,妈妈等你。”
3)学会倾听,耐心倾听
等孩子哭完,我们可以跟孩子说:“哭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你可以用语言说出来你想要这个玩具。当孩子开始说出自己的需求之后,妈妈要学会耐心倾听。
4)延迟满足、形成规矩
我们倾听完孩子的心声之后,可以跟孩子说一下愿望清单的事。
比如:“宝贝,你可以得到这个公主娃娃,但是我们集齐三个笑脸就可以满足你这个愿望了。”
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孩子知道自控力的重要性。
方案二:
1)在拒绝孩子之前,要做理性判断,考虑拒绝之后的后果
孩子想要各种公主娃娃,是很正常的,但我们大人觉得家里都已经有了,不能再买了;或者觉得买了怕宠溺孩子。
这时候,我们可以给孩子建立用零花钱的规则。比如:这个月帮忙做家务可以获得10块,做10次可以买一个自己喜欢的玩具。
因为经济学有一个“边际效应”的说法,就是用自己“辛苦”获得的钱买的玩具,孩子会更加珍惜。
2)把自己的观念灌输给孩子
如果给孩子攒零用钱,但孩子过后买了没用的玩具或者危险的物品,这时候我们就得教孩子判断事物能力和价值观。
比如孩子在吃饭之前坚持要看电视,那么我们可以和善而坚定地说:“你看电视的话会错过吃饭时间,等下你肚子饿了就没有饭吃的。”
孩子这时还坚持看电视,错过吃饭的时间之后孩子吵肚子饿时,我们就要“遵守承诺”,不给饭吃,直到下一餐的时候才能吃。
孩子经过父母的拒绝之后, 下次就会记住“教训”,吃饭的时间不能看电视。
3)情绪的处理
拒绝孩子之后,他们会有小情绪。这时候我们可以引导她描述自己的情绪,帮她分析情绪,最后引导她反思情绪。
比如我们可以找个安静的角落,等她头脑发热劲退了之后跟她聊,说:“你很想要公主娃娃,妈妈不肯你买,所以你感到很生气和难过,是吗?”
然后一步步引导她描述自己的情绪,理解和共情她,你可以继续说:“妈妈小时候也有想买的玩具,但是外婆不肯,我当时也是很伤心。”(共情)
“如果我们买了这个公主娃娃。那么家里的其他公主娃娃被你忽略了,肯定会觉得很孤独。”(分析后果:家里大把多一样的公主娃娃或者其他客观因素)
“我们可以把你想要的这个公主娃娃列入愿望清单里,作为节日礼物呀。”(让孩子学会珍惜,并且有新的认知:哭闹是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玩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