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鸡汤

图片发自简书App

      鸡汤,往往出自键盘侠之手,更甚者,为了迎合当下大众的心理需求,赚取眼球而作。它的特点是,看上去似乎有激励人的作用,实际上并没有指出事情的内在本质。写鸡汤的人,自身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不体恤他人的难处,不提出具体能解决他人问题的方案,强行对读者进行洗脑。他们扮演一个成功人士的角色,对社会指点江山。他们对客观事实提出各种主观臆断,将具有多重可能性的事实绝对化,达到刺激人心理的作用。

      很多人迷信鸡汤,并将它们命名为“成功学”,抱着被鸡汤所激励的美好愿望,最后被鸡汤所激起的焦虑压垮,陷于鸡汤的思维模式,将自己定位为“双商平庸”之人,盲目相信所谓的社会经验积累,失去了原始的求生思维。鸡汤扭曲了“努力”的含义。

      鸡汤具有与时俱进的特性。先今的鸡汤,一个套路是批判那些不努力的个体,并同时强调要努力。且不说鸡汤博主本身也没有做到“苦行僧般的自律”,这些鸡汤真的具有推动人努力的作用吗?据笔者观察,有部分作用。但一方面它的作用不持久,一方面它会僵化人的思维(这可能是由于套路太千篇一律、从社会现象中得出结论太草率的原因),这些副作用很难去除。

      还有的套路就是列举名人,狂吹彩虹屁。没错我们承认该名人的经验的确具有借鉴意义,但是该类文章往往强调名人与常人的不同之处,在潜意识里,将读者全部归于平庸。作者通常将自身不具有该名人品质的自卑施加在读者身上,类似于发泄情绪。笔者猜想,他们也许还会体会到某种“仗人势”教训人的优越感。

      鸡汤应时代需求而生并没有错,但它的泛滥实在打扰到了笔者的private space,故将部分个人观点整理成小短文,供诸君一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心灵鸡汤”四个字竟然成了贬义词,微信朋友圈充斥的鸡汤文让大家嗤之以鼻,可长辈们还在认真阅读,群...
    柒彧阅读 2,669评论 0 0
  • 从学校毕业至今,已有十来个年头。回想刚踏入社会的自己,是一个懵懂无知和稚嫩的小青年。那时由于对自我了解不够,对社会...
    光影轩阅读 1,267评论 0 0
  • ##转载一片博文 版权声明:本文为卜居原创文章,未经博主允许不得转载。卜居博客地址:http://blog.csd...
    郝宇峰阅读 4,258评论 0 1
  • 姓名:冯健 305A期学员 【日精进打卡第144天】 一、【知~勤学】 ①持诵 《六项精进》背诵大纲0遍总69遍 ...
    冯jian阅读 682评论 0 0
  • error : This application is modifying the autolayout engi...
    字节码阅读 3,831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