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家长沟通,在最初的实习,包括之前工作的时候始终认为:用心很重要——觉得只要用心对待孩子,家长就会看得到。因而根本不会想着怎么去跟家长沟通,觉得沟通的事情由主班去做就好了。然而,这实则是在为自己不敢沟通找的借口,同时,如果说只管做,不去与家长进行一个有效的沟通,那么,家长是不知道孩子究竟哪里进步了,哪里仍需加以引导。所以说,仅仅只是做的话,家长即便是看到了,也只是说:嗯,这个老师挺好的,很用心 !除此之外,再无其他。
因而,这时就需要一个有效的沟通。为什么我会在沟通上面加上有效一词呢?因为如果说你和家长沟通了,可是呢,却达不到你预期的效果。那么就是无效的。如何能够进行一个有效的沟通呢?个人觉得在与家长沟通的时候,首先,你要告诉家长孩子哪方面表现不错,哪方面仍需引导。一定要告诉家长如何进行对孩子一个正确的引导。切不可以成为一个只会告状的老师,家长把孩子送到老师这里,就是希望老师能够教好孩子,帮助孩子成长,然而,仅仅只是凭借老师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因而需要教师引导家长进行配合,从而达到帮助孩子的目的。
其次,在与家长沟通的时候,一定要了解家长的需求。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层次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感需要、尊重和自我实现需要,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在自我实现需要之后,还有超自我实现需要。不过,一般人很难达到超自我实现需要。
首先我们找到家长关注的点。如何找到家长关注呢?就看家长问的最多的是什么?比如说一个家长总是问孩子饮食方面好不好,你偏偏给他说孩子上课多积极,多怎么样?这就是无效的沟通,所以说,我们一定要针对家长提出的问题进行作答,而不是答非所问。从而达到有效沟通。
再者,在专业上不断学习,充电,去更好的提升自己,只要你的专业过硬,你所说的话就会被认可。家长由衷的从心底里认可你这位老师。
最后,我觉得一定要多读书,读书可能不会立马给你带来回报,可能你读过就忘记了,可或许在某一瞬间你面对一些事情有感而发的话,能够恰如其分的表达自己的内心的想法,而不是“话在心口难开”,想说却又不知道该怎么去表达自己。
另外有一个小小的建议:在读书时记得一定要做笔记,可以是书摘,可以是自己的感悟。一定不能只是注重输入而不重输出。读书就要读好书,活读书。切不可只是一味的死读死,如果到最后变成书呆子就得不偿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