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习惯改变命运”?因为个人40%~50%的行为取决于无意识的习惯。
习惯形成需要4步:提示→渴求→反应→奖赏。提示触发渴求,渴求激发反应,而反应则提供满足渴求的奖赏,并最终与提示相关联。这4个步骤一起形成了一个神经反馈回路——提示、渴求、反应、奖赏;提示、渴求、反应、奖赏——并最终让你养成自然而然的习惯,由此构成完整的习惯循环。
作者詹姆斯•克利尔(James Clear),美国著名习惯研究专家,习惯学院创办人,《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詹姆斯•克利尔创办了著名的习惯学院,该学院后来成为许多渴望培养良好生活和工作习惯的组织和个人的首选培训平台。众多财富500强公司和成长中的初创企业选派其领导人和普通员工来这里参加培训,总共有10,000多名领导人、经理、教练和老师从习惯学院毕业。
你得到的结果是衡量你习惯的滞后指标。你的净资产是衡量你财务习惯的滞后指标,你的体重是你饮食习惯的滞后指标,你的知识是衡量你学习习惯的滞后指标,你生活环境的杂乱是衡量你整理内务习惯的滞后指标。所以想改变自己的形体、财务、增加专业知识等等这类都有赖于良好的习惯,持久的坚持。
习惯是自我提高的复利。在一两天时间里,你感觉不到任何不同,只有在过了两年、五年或者十年后再回顾时,你才会发现好习惯的价值之高和坏习惯的代价之大令人瞠目结舌。有一朋友,和我一样,英语书面阅读、选择、语法等等都说的过去,就是开不了口,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哑巴英语,我们几乎同一时间练习流利说,很多人和我一样都是打打停停,突然见他在朋友圈晒出300天,500天,700天,1039天的图片,要知道这个APP是算每天必须开口半个小时以上才可以打卡,现在他已经可以用英文主持会议、出国商务交流了,我们还是停步不前,日积月累的复利让大家的差距越来越大。
最后有利的结果总是珊珊来迟。无论减肥、创业、写书、致富,还是实现其他的目标,我们都期待速成,收到立杆见影的效果,但是很多习惯的培养,在最初的几天、几周甚至几个月里几乎看不到任何明显的变化。滴水成冰、汇聚成河,需要的是坚持不懈,一点一点的积累,量变才可能引起质变。而我们大多是坚持一段时间后没看到任何效果,于是决定放弃。竹子的成长头五年几乎看不到,因为它在六周内向上猛串20几米之前一直在地下建立四处蔓延的根系。再好的习惯还是需要坚持,需要付诸于长期的行动,我们需要足够的耐心静待结果的出现。
环境对人的行为产生重大影响,自我控制只是权益之计,而非长远良策,你可能能够抵抗一两次诱惑,但是不可能每次都卯足劲,克服强烈的欲望,与其考验意志力,不如把精力花在优化所处的环境上,尽量远离充满诱惑的环境,逃避诱惑比抗拒诱惑容易。比如现在很多小孩看电视过多,晚上指望他看电视早点睡着几乎是梦想,小屁娃永远有你想不到的精力越看越兴奋,而且电视看多不仅对视力有影响,而且对孩子的成长、专注力等等都产生不好的影响,与其跟孩子墨迹,不如把电视移出卧室,有一朋友更绝家里的电视全部拆了,电子产品没收,两个宝贝女儿只有多看书,多听收音机,早睡觉。
书中也讲述如何培养好的习惯,对于教育子女、个人的习惯培养都有好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