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我开始尝试创作,试图让积年累月的构思,心中所期许的各种场景,以文字的形式,出现在眼前时,一切似乎就像是注定了一样。
成功,是如此的艰难!失败却又是那么的不堪!
关于创作,尤其长篇小说故事类的作品,最容易遇到的问题就是开头如何下手,从哪一个角度切入,又该如何把主线维持下去,保持同意和连贯。
而我最开始也经常遇到脑袋里有灵感——统称想法——就凭直觉开始动笔,既没有深入挖掘过作品的内涵,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表达什么。
而这样导致的结果,自然就是无法顺利动笔,创作也就变得磕磕绊绊,走走停停。
就是因为这样,我才从去年开始,着重搜集有关故事创作类的专业书籍。
现在正读一套“创意写作书系——走进大师”中《故事工程——掌握成功写作的六大核心技能》美国作家:拉里•布鲁克斯的作品。
这是我读本书的第二遍,而未来的一段时间里,我也会分成若干部分,来分享我在本书里的收获的感想。
今天先聊聊创作前的准备工作。
1、规划创作和直觉创作
当我正式接触“创意书系”这套书的时候,几乎每本书的作者,都曾强调过创作前规划的好处,以及凭直觉创作的不足和严重性。
鉴于我自己对规划一类的工作,虽然向往,却一贯找不到要诀。同时平日里也多是以感性和理性混杂的方式处理问题。
尤其动笔创作时,也更符合凭直觉创作的风格。
所以对于事先规划,我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太麻烦。
然而动笔又不顺利,没办法我只能耐着性子,尝试着去规划和计划。
到现在,对于创作动笔前,我虽然谈不上已经养成了仔细规划,制定缜密计划的习惯,但头脑里已经具备了要规划,做缜密计划的思路和意识。
并且我也正在向着最终的事先规划、制定缜密计划的目标靠拢,以便在未来的创作中更加的高效和顺利。
而规划和直觉之间,作为作者,我们要学会区分两者之间的区别和关系。有计划的创作和凭直觉的创作,本质上都是将想法转化成语言文字的过程。
但在效率上,提前规划明显要比凭直觉创作要高许多。
简单来说,在创作构思阶段,制定计划可以使整个故事在纸面上完成一遍想象和推演,落实在笔触,并且提前发现构思中的不足,以及情景情节铺设,人物刻画上的侧重点,这对于动笔后,是非常重要的。
不会像仅凭直觉创作那样,只有一个想法,一段主观上的情节认知和对某个人物类型的期许,就开始埋头苦干。
而且凭直觉创作,很大程度上是依靠一遍又一遍的草稿来帮助完成故事创作的。不仅效率低,耗时长,也很容易失去目标和耐心。
所以动笔创作前,制定一份缜密的故事创作计划,规划故事创作中的所有内容(包括切入的角度,人物、情节、主题表达、情景等等),有了一份这样完整缜密的计划后,作者的脑海里,就会有一套完整的故事框架体系,动笔时也就不会那么容易卡壳,停顿了。
2、预先推演
我在以前,写东西的时候,就是凭着直觉,抓着灵感,就匆匆忙忙的去写,丝毫不考虑灵感背后的延伸,也不懂的如何去深入挖掘灵感的深层内涵。
而读完本书,我发现创作的难题,依然还是存在我们自身对创作本身的看待和态度上。
就比如我们想创作一段故事,想抒发一种情感或者想展现出就一种场景……每个人选择创作,都是怀揣着各自的愿望和梦想,但真到了执行的时候,仅有这些,却还是不够的。
所以就需要我们,从一个想法出发,不断向前推进,不断在脑海里思考推演,询问自己想要达成的效果,清晰创作的目标。
在动笔前,通过推演规划,故事丰满完整起来。要比只有一个想法,一个灵感就去匆忙动手,要强的多。
这一点也是每一个好作品,必须要经历的过程。
我很喜欢在脑海里设想和构思,并思索每一个场景画面的联系和成立性,是否符合逻辑,而读者又是否会接受如此的描述,以及场面里的人物等等。
这其实就是在推演,从一个想法,或者是一个突然的触动出发。
3、关于“六大核心技能”
准确来说拉里•布鲁克斯的《故事工程——成功创作的六大核心技能》这本书,是在向作者提供一套写作的参照标准。
读到这里,也许有读者疑惑,动笔前推演,故事规划,不就是列大纲吗?
可问题是,我们知道列大纲,但应该以怎样的标准列大纲,如何列出好的大纲,大家都清楚吗?
而在本书的首部分,作者就一再强调,创作即是一项融合了一部作品各大要素的综合体。
在六大核心要素中,缺一不可。任何一项要素出现脆弱,都会让作品无法成功。
(书中列出了留个核心技能——立意、人物、主题、结构、场景、写作风格。无先后顺序,前四个是创作的基本要素,后两个这是作者自身的拓展和发挥。)
明天我会正式开始总结在读这本书中的笔记,也就是一个核心技能——故事的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