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继续聊孩子的阅读。
昨天一些家长和我聊起“翻书期”的时候,就说,感觉很复杂,麻烦。
实际上,关于孩子的成长,都是这样的,前期不怕麻烦,养成习惯,打好基础,越往后就越轻松,因为孩子能够自主学习了。
如果前期怕麻烦图省事,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你和他相处的时间越来越少,影响他的外部因素越来越多,麻烦反而会越来越大。
“翻书期”过了的孩子,就会迎来“图片期”,这些阶段不是以年龄划分,而是以能力划分。
当孩子拿到书,会先去挑他觉得有趣的画面,还会观察很多跟故事轴线不怎么有关的细节。
明显的,他开始对书本的内容有兴趣了:他会仔细地看画面,专注时间也更长,这就表明他进入到“图片期”了。
“图片期”比“翻书期”轻松一点了,只有2个阶段,6个步骤。
第一个阶段:指导输入
指物命名
这个比较简单,指着图画告诉宝宝名字就可以了,需要注意的是,根据宝宝的注意力来,不需要按照页数先后顺序,他喜欢看什么就说什么,喜欢翻哪里就看哪里。
“这是什么?”“狗狗”
“这是什么?”“小猫”
“这是什么?”“小树”
丰富形容
第一遍是命名,如果宝宝还有兴趣,就可以开始丰富形容,引导孩子观察了。
“这是兔子的耳朵,它是长长的竖起来的,这是兔子的眼睛,它是红色的,兔子还有白色的毛,一个小小的尾巴,嘴里还咬着一根胡萝卜。”
“这是一棵树,它的叶子有一些黄了,上边结着果子,是红色的,这是树干,分出来的这是树枝,是棕色的,这还有个鸟窝~”
拓展内容
画面上可能存在的关联事物,没有表现出来的部分。
“兔子喜欢吃胡萝卜,它还喜欢吃青菜、青草哦。有些兔子耳朵是耷拉下来的,有些兔子是黑色、灰色的,它在想什么呢?这个胡萝卜真好吃呀。”
“这棵树可能是苹果树,苹果熟了是红色的,现在是秋天了,苹果熟了,有些叶子也变黄了,那个树洞里面可能住着松鼠,藏着它过冬的食物,那个鸟窝会是什么鸟的呢?”
第二个阶段:引导输出。
第一个原则是孩子竖起小耳朵听,这个原则就是让孩子说了。
先熟悉整个故事
这步很简单,按着绘本上那些简单的字念就可以了。不要自己发挥哦,比如龟兔赛跑、乌鸦狐狸、好饿好饿的毛毛虫等等,把故事整个讲出来就可以。
引导孩子自己讲
故事熟悉了,那怎么引导孩子自己讲呢?问问题。
“第一天毛毛虫很饿。”“然后呢?”“那他要怎么办?”“哪里有吃的呀?”“它会吃到什么呢?”
在问问题的过程中,一是帮助孩子把整个故事讲明白了,二是把之前引导输入的部分,由孩子自己补充进故事里面去。
让孩子重复讲
那孩子重复讲不会烦吗?总是和你讲当然会啦。可以让他去和爷爷奶奶讲,兄弟姐妹讲,同学朋友讲嘛。
如果你说我单亲家庭,就自己一个人带娃怎么办?也有办法,每次听孩子讲,你可以对故事做出不同的反应。
一个故事可以有很多的点给人启发,孩子每次讲也有不同的状态和细节。
“图片期”就讲到这里,明天我们继续讲下一个阶段:“故事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