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俊波同志对人民的庄严承诺是“每年都要给群众一个惊喜”。他始终把人民的需求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以人民的需求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他主动走进群众,听取他们的意见,解决他们的问题,是新时代的楷模。新时代的党员干部都应该学习贯彻廖俊波同志的“樵夫”精神,切实深入人民群众,为人民服务,为民办实事。
坚持问需于民,深入实地察实情。“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党员干部只有多到人民群众呼声较高、反映强烈的地方,多去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这样才能发现矛盾、洞察症结,听到实话、察到实情。党员干部应积极主动下沉到基层,主动贴近群众,用亲切温和的态度鼓励群众发声,了解群众需求,只有体察实情、解剖麻雀,全面掌握情况,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更好地发现问题,真正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坚持问计于民,联系实际出实计。“党的力量来自人民。”人民群众蕴藏着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智慧和力量,一些老党员、老前辈的经验最能帮助推动各项工作的落实。党员干部要着眼于服务大局,甘当人民群众的“小学生”,坚持带着“问题”找“答案”,主动卸下干部身份,俯下身子、放下架子、抛开面子,虚心向群众“拜师学艺”,请教好经验、好做法,汇集民智,才能更好地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能。
坚持问效于民,亮出实招创实绩。“春江水暖鸭先知”。为民办实事的成效如何,不在于成绩是否亮眼,而在于广大群众是否满意。党员干部要聚焦服务群众,在各项民生工作上下功夫,把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指标,不搞变通,不务虚功、不走形式,始终保持脚踏实地的优良作风,切实做到一茬接着一茬干、一锤接着一锤敲,真正将惠及民生福祉的决策落地开花、作出成效。
唯有深入人民群众,为人民服务,为民办实事,才能赢得群众满意和支持。每位党员干部只有在牢记和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立足岗位,坚持实干为要,不断努力解决好群众烦心事操心事,才能成长为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